“扫一扫”二维码 钱花得明明白白

 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短板导向、实践导向催生了“智慧餐桌”——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坐了半小时公交车的陈英,一跨进店门就扯开嗓门大喊:“老板,拿瓶芝麻油!”接到产品,60岁的陈英戴上老花镜,拿着包装瓶看了又看,抬头问:“咋个溯源喃?”

  老板徐海洋掏出手机,对着上面的二维码“扫一扫”,递给疑惑的陈英:“一滴油咋个来的,所有信息一清二楚,还可以看视频。”徐海洋转身点击超市触摸屏,产销全程的视频开始播放,“是24小时监控哦。”

  “消费明明白白,钱花得值!”老太太心满意足地付钱离去。

  这一幕,出现在遂宁市船山区闹市区的一家土特产店中。“以前小店生存很困难。”日前,徐海洋告诉记者,自从可溯源后,产品口碑变好了,“销售额比以前提高了一半”。

  商家理念也在转变。“以前以为拿到正规厂家的东西就行了。”徐海洋说,现在进货要先“扫一扫”二维码。他指了指头上的摄像头:“每一环节都有监控,生产不合规不能要。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遂宁是全省放心粮油工程唯一试点城市,已开了100多家放心粮油示范店。“仅在销售环节,局限大。”遂宁市粮食局局长向莉坦陈:由于缺乏全产业链和全过程的监控,舌尖上的安全难以保障。

  “瓶颈”如何破解?在年初启动的“换位体验”活动中,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短板导向、实践导向,由四川移动遂宁分公司总经理张燕生组成的首席客户代表团队深入一线,对接市场需求。他们走访发现,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平台。大家希望,能在生产、消费、监管之间搭建开放平台,这个平台操作简便,能即时了解粮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并能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遂宁分公司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到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企业和环节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随后调集精锐力量,加班加点半个月研究解决方案。今年4月,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省首个放心粮油可追溯系统正式上线。“用手机‘扫一扫’、输入代码‘查一查’、网上‘搜一搜’,所有信息都能查到。”向莉说,依托信息化技术,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的放心粮食监督系统头一次实现闭合。“项目基于4G网络,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智慧餐桌’的典型应用。”遂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秦大勇说。在“智慧餐桌”里,相关技术参数及图像可传输至产业链前端,用以指导生产和加工等;在流通环节,温度、湿度、产品品质等异常情况,都会通过传感器及时传至后台,并现场自动告警。“在全链条上确保食品安全,辛农民菜油、宝梵金薯、524红苕等本地土特产实现产销两旺。”

 下一步,现有的7家试点单位将扩至27家,监控范围增加批发环节,确保监管不留盲点。该体系还将逐步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实现市县全覆盖,覆盖部分乡。

  记者手记

  产品条码,显示的产品名称、价格主要供管理者和销售商使用,信息是单向而封闭的。

  二维码时代,政府、企业、消费者享受的是对等信息。信息公开透明,百姓花钱明明白白,投诉有据;产品可靠度增强,企业从中受益。采访中,有生产企业主动提出,连上互联网,向社会公开生产现场视频。

  目前,遂宁“智慧餐桌”项目粘合了物联网、云平台、移动互联、二维码技术、北斗星、硬件等诸多关联企业参与,技术领先全国。基于平台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四川移动正在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业务以谋求新增值空间。需求从一线中来,业务提升从体验中找,四川移动转型升级正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