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日渐普及 美媒:暗藏泄密陷阱

  美国媒体称,生物特征识别革命已经到来——但也许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18日报道,生物特征识别的未来已经到来:很快你就能用指纹给最新型号的iPad解锁,据悉银行开始采集声纹来鉴别电话欺诈,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面部识别数据库已经“满负荷运转”(但与“脸书”的数据库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不过,专家们说,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开始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但不能确定是否每个人都明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生物特征识别是指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扫描、DNA、面部特征、声音等,还有许多其他标记。在某些领域,这些识别方法已经融入消费技术。几年前,部分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就安装了指纹扫描器,新推出的iPad Air 2将内置iPhone已经使用的Touch ID指纹识别器。

  苹果系统把扫描的信息存储在本地——也就是说不会上传到某个主数据库。无处不在的iOS设备利用生物特征来进行自我身份识别,也许让消费者感到很方便。而公司和政府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使用,恐怕是许多人都未曾意识到的。

  本周早些时候,美联社报道说,两家大型金融机构从客户求助电话中提取声纹来帮助防范欺诈。“脸书”网站拥有许多专家称之为目前最大的面部识别数据库,标记每个人的照片,而它的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更先进的系统。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上个月宣布,它的“下一代识别”系统,即NGI,已经“满负荷运转”。该系统据悉包含虹膜扫描、指纹和面部识别数据库。美国电子产品维权基金会说,到2015年,NGI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照片数量将达到5200万张——其中多数为犯罪分子的照片。

  但是,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越来越普遍,专家担心消费者对利用个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蕴含的陷阱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院隐私和技术中心主管阿尔瓦罗·贝多亚说:“以前用来认证的钥匙往往是我们拥有的实物。后来变成我们所知的一些东西,比如密码。现在开始使用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特征。”

  与其他形式的数字验证技术不同,生物识别标记是不可改变的。贝多亚解释说:“你可以改变密码,但不着实经过一番周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脸和指纹的。”

  贝多亚说,更糟糕的是,多数生物特征是天然公开的。他说:“知道我的密码的只有那些我告诉他们密码的人,某些情况下还有我登录的设备。但我碰触的任何地方都会留下我的指纹,我的脸在所到之处的每个摄像头前晃动,我的‘脸书’个人简介中也有。”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分析师杰伊·斯坦利说:“生物特征不是秘密。它们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这一点很完美,但这不等同于秘密。”

  前不久,美国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负责人杰里米·格兰特接受记者采访,承认虽然生物特征的使用越来越流行,但由于一些原因恐怕不适合成为所有情况的最优方案。他说:“具体如何运用是很要命的。”

  贝多亚说,生物特征通常有两种用途:验证和识别。但不管哪种目的,所用的设备都是一样的。他解释说:“今天公司可以用你的面部特征或声纹来对付身份欺诈,明天就可以用它确认一个陌生人的身份。”

  指纹识别

  资料图片:这是一个电信商的营业厅里拍摄的苹果iPhone5s手机的录入指纹功能。

  【延伸阅读】刘庆峰:手机语音密码比图形、数字等更安全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周素雅 实习生 张灵敏)日前,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刘庆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语音助手已经切实走入生活,手机语音在带给人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提供了比常规手机密码更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刘庆峰认为,现在大部分手机锁屏依靠手机四位密码或者图形,而语音助手的解锁功能比这二者更具不可破解性。他说:“声音和指纹相似,声音有声纹,每个人的声纹都不一样。在手锁屏界面上设置四位数密码或者画一个图形,其实都很容易破解,而声纹是独一无二的,任凭模仿声音模仿得再像,也没办法盗取他人的密码。所以说,语音助手的安全性比简单画个图形或者设置一组数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