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反导目标识别方面寻求以空基传感器替代天基系统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报道,2013年8月15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先进技术部主任里奇?马特罗克(Rich Matlock)在一年一度的空间及导弹防御讨论会上透露,在继续寻求天基系统的同时,MDA计划近期继续利用MQ-9“死神”(Reaper)无人机识别弹道导弹目标,原因是前者的成本太高。
MDA在2013年终止了设计和建造后续“空间跟踪监视系统”(STSS)卫星的计划。在此之前,已有2颗STSS试验星发射入轨,并于2013年2月在弹道导弹拦截试验中成功地为使用“标准”-3拦截导弹的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宙斯盾”战舰)提供了目标指示。马特罗克表示,尽管该局想使用天基装备,不过就近期而言,部署一个能够在中段捕获并跟踪弹道导弹的卫星星座成本非常高。因此,MDA正在试验采用无人机探测弹道导弹,以提供额外的识别和瞄准信息。
为了这一目的,MDA已采购过至少4套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B型多光谱瞄准系统(MTS-B),该系统是MQ-9飞机标准配置的有效载荷。MDA已经使用MQ-9飞机及其搭载的MTS-B进行过弹道导弹探测跟踪试验。最终,该局将可能利用多架高空飞行的无人机提供弹道导弹目标的三维跟踪数据,进而为“宙斯盾”战舰发射“标准“-3拦截弹提供目标指示(就像STSS在试验中所做的那样)。
目前MDA的目标是试验升级后的C型多光谱瞄准系统(MTS-C),该系统将增加综合一套长波红外探测器,从而可以更好地跟踪“冷”物体,例如:助推器已燃尽的导弹或弹头,或余焰和排气。马特罗克透露,MDA在2013年9月和10月对MTS-C进行地面试验,2014年年底之前开展飞行试验。尽管MDA将继续选用MQ-9飞机进行试验,但马特罗克的演示文稿显示,RQ-4B“全球鹰”也可能被用于这一目的,因为它是少数几种能够在65000英尺(19812米)高度飞行的平台之一;相比之下,MQ-9在装满有效载荷时,其典型的“轨道”高度在60000英尺(18288米)以下。不过马特罗克承认,迄今为止,MDA还没有为“全球鹰”装载相关有效载荷或用它来进行弹道导弹探测跟踪试验。
MDA还试图使用诸如MQ-9之类的长航时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对助推段弹道导弹进行拦截。2012年,YAL-1机载激光武器试验台(由波音747-400F货机改装)项目被取消,此前该项目已演示证明了光束控制和击落弹道导弹靶标的能力,但制造、维护和使用这样的系统太过复杂。马特罗克形容该项目有几分“苦乐参半”。但是,从该项目获得的经验正被用于MDA的无人机反导激光武器计划中。马特罗夫表示,用于助推段拦截的激光反导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60000英尺(18288米)或以上,从而避开云或大气带来的畸变,这样就不需要装载某些复杂的光束控制部件,可以简化光学系统。
目前,MDA正在研究固态激光武器、光纤激光武器和混合激光武器,它们都可避免采用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该局正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专家们合作发展有效载荷。但是,这种系统的功率要求高而重量限制严格,而集成到长航时无人机的要求更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马特罗克表示,它从实验室状态发展到可以装机飞行的状态,将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无人机载传感器在反导作战中的目标识别中“初试牛刀”
在10月17日的试验中,一枚中程弹道导弹靶标从位于夏威夷州考艾岛上的太平洋导弹试验场(PMPF)发射,位于夏威夷西部的“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配装了“宙斯盾”基线9.C1型武器系统(弹道导弹防御5.0版能力升级),通过舰载AN/SPY-1雷达探测并跟踪了此枚靶标,随后生成了火控数据、进行了目标识别并运行了交战功能,但并未发射“标准”-3拦截弹。项目官员们将利用通过遥测等途径获得的试验数据,对武器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MDA将利用试验结果改进和增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并支持在欧洲实施的导弹防御“分阶段自适应途径”第2阶段工作向前推进。
除了“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其他在本次试验中运用的装备和技术包括海基X波段雷达、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演示卫星和识别传感器技术,以及指挥控制、战场管理与通信(C2BMC)体系传感器实验室,C2BMC实验室和位于太平洋导弹试验场的岸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综合试验设施。其中,识别传感器技术旨在演示“宙斯盾”武器系统仅仅只依靠远程空基传感器提供的跟踪数据,就能发射“标准”-3导弹射击并摧毁弹道导弹的作战方式。在此次试验中使用了一架携带有MTS-B型多光谱瞄准系统的无人机,其交战是在美国大陆的一个试验台实验室上进行的实时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