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2万名行政执法人员有了“电子身份证”

  11月1日起,邢台对全市2万多名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实行网上公开和二维码动态监管。这是邢台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的新举措,以全面约束行政执法行为。“怎样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我们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资格信息化动态监管的目的。”邢台市政府法制办主任董志军表示,每个行政执法人员所持证件的二维码具有唯一性,“有了二维码就意味着行政执法人员有了"电子身份证",通过群众的广泛监督,从根本上杜绝行政执法滥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出现。”

  本报记者 张清华 文/图

  扫一扫,即可辨别证件真伪

  11月3日下午,邢台市城管支队第四大队的执法人员石怀兴,正在中兴东大街新世纪广场附近进行巡查,就在他所持有的行政执法证的右下角贴上了前几日刚刚印发的二维码。

  燕赵都市报记者用手机对石怀兴证件上的二维码进行了扫描,便立刻出现了有关石怀兴的相关信息,包括真实姓名、年龄、所属单位、执法类别、执法证号、监督电话、效力状态、执法记录等,比执法证上显示的信息要更为详细。而在扫描二维码所显示的信息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有效”两个字眼,这也就意味着石怀兴是有执法资格的。“这几天在执法过程中,有年轻人对这个二维码特别感兴趣,扫描过。”在石怀兴这个基层执法人员看来,有了这个二维码,不仅是对自己执法行为的一种监督,方便执法行为透明,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在执法过程中纠正违法行为。“这能够证明政府赋予了我合格的执法资格。”

  董志军表示,全市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基本信息都在邢台政府法制网行政执法公开平台公布(http://www.xtfzw.gov.cn/zf ),可通过查询执法人员的姓名或执法证号获取相关信息;行政执法证件均按照要求贴有邢台市政府法制办统一制发的二维码标识,任何人均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执法人员信息,辨别证件真伪,监督执法行为。“每个行政执法人员的二维码都有一个编号,也就是行政执法证上显示的执法证号,根据编号确定其唯一性。”邢台市政府法制办副调研员王静给记者进行了演示。打开邢台政府法制网行政执法公开平台,在关键字一栏中输入“王静”的字样进行搜索,出现了邢台市、隆尧县、南宫市、威县、广宗县等不同区域名为执法人“王静”的二维码,仅邢台市就有4个叫“王静”的行政执法人员,但每个人对应的二维码的编号是不一样的,根据编号确定行政执法人身份。“所以说,不用担心重名的问题。”

  把执法活动晒到阳光下

  “怎样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是我们法制部门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董志军说,从执法的角度加强社会管理是非常应当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情况。“怎样杜绝这种情况出现,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董志军坦言,近些年来,邢台市政府法制办在管理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定期抽查行政执法卷宗,定期组织行政监督检查部门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暗访、检查、监督,以及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提请老百姓进行监督。“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行政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董志军作为邢台市政协常委,在一次参加政协会议时被要求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到,让他感觉很是方便。“能否把这种监督的手段借鉴到行政执法中来呢?”三四个月前,邢台市政府法制办开始探索此种管理模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又进一步加快了研究推进步伐。让每一个具有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凭借二维码上岗,让群众对执法行为进行广泛监督。“在扫描二维码的信息栏中,特意设置了监督电话0319-3288901,让群众对执法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邢台市政府法制办的监督电话24小时开通,以方便群众监督执法活动,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行政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来扫描,鉴别是否为真的行政执法人员,同时也是对行政执法人员滥执法的一种震慑和约束。“按照中央反腐败的精神,要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有了二维码的监管,客观上就是促使行政执法人员往不敢腐、最终不想腐的方向走,对于行政执法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董志军说,对执法信息的公示,就是把执法活动晒到了阳光下,避免和减少行政执法人员犯错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