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目前来看,“扫脸”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在人脸识别系统前摘下眼镜,就无法被识别出来。“普通眼镜问题不大,主要是粗黑框眼镜,机器现在会把它当做人脸的一部分。”印奇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来自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就是我们给计算机大量数据,告诉它这是人脸,由它自己总结规律,我们只能知道它学会了,但其实并不知道它到底使用怎样的规则。”
“谷歌大脑”项目创始人吴恩达教电脑学会分辨“猫”,同样使用的是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未来随着高清摄像的发展和3D建模进入算法,将使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印奇表示。
除了人脸识别外,目前已进入研发阶段的生物识别还有包括声纹识别、签名识别和静脉识别。由于大量涉及个人数据,生物识别怎样处理创新与隐私间的关系也成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曹恺对此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给用户知情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数据被用于哪些方面。不过他也认为,如果生物识别方式在体验和安全性上都高于现有的数字密码,“推广应该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