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居民自购车辆的迅速增长,智能停车场这把火烧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停车场不仅是未来商圈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停车也是生活服务场景之一。而RFID技术对于停车场运用的不断进步与成熟,简化了车辆出入手续,提高了车辆管理效率,给智能停车场又添动力。
智能停车场也在悄然兴起,并且呈现出以较高速度发展的态势。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等10多个城市30多个停车场已开通了智能停车试点。据了解,到年底开通智能停车的停车场将达200家。
超高频RFID技术提高车辆管理效率
目前大部分的停车场车辆出入管理采用高频近距离IC卡,当车辆出入时,车辆都必须停下,由人工把卡片贴近读卡器读卡,被正确识别后才可以通行。超高频RFID技术采用远距离微波识别方式,与高频RFID技术相比具有读取距离远、识别速度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微波卡感应距离可达2-10米,可以有效卡车辆实现不停车自动识别,同时记录进出的相关信息等。
超高频RFID技术远距离感应IC卡安装在每辆车的驾驶室里面,当车驶过读卡器的感应区时,感应IC卡通过读卡器发过来的激发信号产生回应信号发回给读卡器。读卡器再将这个读取信号传递给停车场控制器,停车场控制器收到信息后,经自动核对为有效卡后,车闸自动开启,数字录像机开始录像,拍下该车进入时的照片,电脑记录车子牌号及驾驶员姓名和进出入时间的信息。
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远距离读写卡,不需停车摇窗读卡,能在2-10米(可调)距离识别车上的RFID卡片,自动控制放行,简化了车辆出入手续,提高了车辆管理效率,给车主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车辆出入停车场时的安全性。
高频与超高频RFID的发展并不均衡
从技术发展程度上看,高频RFID技术比超高频技术相对成熟一些,从1995年初步商业化开始,到今天的广泛、成熟的实际应用,高频RFID技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与其他频段的RFID标签相比,高频标签的生产量最大,厂商的积极性也高。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改进,针对高频标签生产、数据协议共享和构造RFID应用的基础等方面的学习曲线模型也已经建立。超高频技术则刚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随着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技术的推广,其技术水平会很快成熟。
从全球规范标准上看,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ISO/IEC15693标准,对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实施进行了规范。13.56MHz的高频波段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国际科学和医学(ISM)波段。在日本于2002年12月同意使用一致的高频频率后,其功率水平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统一。超高频的标准就不那么统一,不同国家使用的频率也不尽相同。欧盟指定的超高频是865.868MHz,美国则是902.928MHz,印度是865.867MHz,澳大利亚是920.926MHz,日本是952.954MHz,而中国等国家则还没有给超高频一个合适的频段范围,处于标准缺失状态。超高频频段的不统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使试图建立全球供应链无缝链接的企业供应链链条断开。
从全球RFID功率要求上看,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EN300-220规范有两个主要的条款对超高频不太有利。其一是关于功率的限制,规定有效辐射功率为500毫瓦;其二是关于带宽的限制,结果是无法使读写器跳频,这也限制了标签的反冲突仲裁速度。欧洲规范限制了超高频标签和读取器之间的信号调制,导致美国和欧洲系统的不一致性。
智能停车场未来发展助力停车难
来自《2006年-2014年中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系统细分市场研究及重点企业竞争力深度调研报告》的数据初步推测至2014年年底,我国停车场市场需求将超过37亿元,并有望达到40亿元。这样才能够缓解人们在停车过程中遇到的停车难、找车难、通行速度缓滞、缴费方式单一等等问题,满足人们切实需求的现代停车场,解决停车难是其中最早纳入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只解决了出入口控制的问题,对于停车场内部的停车引导、找车、快速进出等功能则鞭长莫及,而且在收费这个环节上也存在缴费方式单一、人工管理效率低下、存在收费漏洞等问题,更别说进行停车场整体的系统整合及资源优化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