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浪潮的到来,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通过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DNA识别、行为识别等进行身份鉴定。通过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与现有的数字密码形成有效补充,甚至在部分场景和环节,其安全性远超数字密码。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提升互联网的安全性,亦将安全体验带入到生物识别时代。
ATM人脸识别取钱更安全
近几年,各地经常发生取款机旁被骗钱的案例,一些不法分子设计圈套使取款者转移注意力从而骗走钱款。
ATM人脸识别系统是一种具有新功能的取款机是在现有ATM的硬盘录像机视频监控系统上,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行为分析技术,监控并自动判断出发生在ATM上的各种不法行为,做出智能化的处理。
这种ATM可以一方面对取款者进行人脸分析,防止蒙面伪装取款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对整个取款机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人员尾随作案现象。这一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提款者本人,而且提款者周围1.5米以外的人员都会被摄像头采集,其图像还会出现在ATM屏幕上,取款的安全度大大提升。
目前已有企业与ATM制造商合作生产出能够识别人脸的ATM,并在一些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再担忧取款之时被骗钱或骗卡的情景。
脑指纹让罪犯现形
利用指纹协助侦破案件、惩治罪犯,已经不再新鲜。现在,美国的脑指纹分析技术已成为探究案件真相的又一新工具。
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歹徒持枪抢劫一家商店,被警察逮捕。到警察局后,警察把一个附带电极的仪器戴到犯罪嫌疑人的头上。此时,在犯罪嫌疑人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会播放犯罪现场的画面:店主的头像、站在店中的一个打劫者和作案用的手枪等。嫌疑人虽然故作镇静,保持沉默,但已无济于事。当电脑中的画面与他记忆中储存的作案现场相吻合时,他的大脑就会回应出微弱的电波信号,警察就可以此为依据作出判断。这便是脑指纹技术的大体断案过程。
脑指纹技术由神经学家西亚图脑部纹络识别实验室的创立人劳伦斯?法韦尔发明,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大脑记忆的信息以及其产生的脑电波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嫌疑人是否对案情及现场有详细了解,从而有助于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目前脑指纹技术已在美国用来抓捕犯罪嫌疑人,准确率达99%%。为了有力打击白领阶层的贪赃枉法,印度警方采用脑指纹技术来侦破本国的白领犯罪,印度随之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利用脑指纹破案的国家。现在脑指纹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智能手机先指纹识别潮
今年,指纹付再次席卷生物识别市场,自去年苹果5S首次宣布使用指纹解锁功能以来,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大门就此打开。
苹果推出手机移动支付功能,搭载指纹识别系统,顿时让世界其它手机厂商也纷纷将指纹识别功能加入到手机中。根据美国着名调查公司IHS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智能手机及智能电脑为首的指纹识别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最为明显。截至2020年,全球指纹识别技术市场规模有望再翻三番,最终突破17亿美元大关。
方案和传感器是指纹识别产业链的核心,苹果通过并购AuthenTec迅速普及了按压式指纹识别,非苹阵营的方案提供商奋起直追,不断与传感器、模组、终端厂商进行磨合。隐藏式方案无需开孔、无需改变工业设计的优势有望加快指纹识别在Android手机上的推进进度。
生物识别技术成为时代宠儿
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虹膜、红外温谱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已开发有手形识别、指纹识别、红外温谱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笔迹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得到高速的发展和市场应用,据数据显示,自2002-2012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市场平均增长率都在60%以上,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60多亿人民币,而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可能达到100亿以上。
生物识别技术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产品在边检通关、居民证照、公安司法、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社保福利、信息网络等公共安全领域以及门禁、考勤、学校、医院、场馆、超市等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成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