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食品安全监督协会成立:RFID溯源系统望大显身手

  日前,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由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熟悉食品安全知识的个人自愿结成、开展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的专业性、非营利性、地方性社会组织。通过民政部门正式备案成立社会组织的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创。

  这支队伍平时都要干些啥?他们如何监督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当好“信息员”,开展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和违法线索及时上报当地相关部门;反映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接着就要发挥“宣传员”的作用了,向人们宣传食品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科学消费意识。最后他们还是“监督员”,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比如监督检查后的整治工作是否有效到位等。

 

  “检查方式有明察也有暗访,检查时间可以是平时任何时间,也可以有专项部署。”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原则上,我们更提倡协会会员‘明察’,亮明身份检查有利于检查的公开公正,同时也是为协会会员的人身安全着想。如果有大型的专项检查,比如食品安全宣传周,也会做专门的部署。”

 

  然而,在小编看来,协会的成立只能从侧边保证食品安全,那如果有RFID溯源系统的助力,相信一定能双管齐下。

 

  人大代表呼吁建立食品RFID溯源系统

 

  浙江省人大代表程燕姬认为,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如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现行《食品卫生法》未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整条供应链环节,且对违法者大都只是作出停产、取缔、吊销卫生许可证和罚款的处罚,威慑力不够。

 

  此外,程燕姬认为,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既造成执法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企业负担,同时协调联动性差,对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监管不到位,并且现有的检测技术方法缺少快速、高效、灵敏、方便的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不能适应食品生产体系。

 

  “食品安全应该从源头管理,从农民施肥种地抓起。”程燕姬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追溯系统建设管理,以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说白了就是要给食品加上特殊的‘身份证’,通常是贴上纸面标签或者附上食品追溯码。”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采用EAN?UCC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并相互连接后将这些标识用条码以人工可识读方式表示出来。”程燕姬认为,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就可以通过标识进行追溯,准确地缩小食品安全问题的范围,把握住最好的调查和处理时间,查出问题环节。

 

  在配套制度方面,程燕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等,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缝隙、无盲区的监管制度体系。

 

  此外,她还建议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分阶段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系统,远程动态监控,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产品控制、产品溯源和应急管理的效率。

 

  我国食品溯源城市已达50个

 

  2014年7月17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中介绍,为保障食品安全,实现肉菜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我国分四批在50个城市开展RFID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

 

  该体系主要是借助现代物联网,利用中央、省、市三级管理平台,覆盖批发、屠宰、零售、消费环节,利用IC卡、二维码、条码等各种技术,记录肉菜流通的各类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索证、索票的方式进行查询,查询到上游产品的来源以及它的“出生地”。

 

  常晓村说,目前有2000多家流通企业纳入了追溯体系建设,平均每天有100多万条信息对3万多吨、300多种肉类蔬菜食品进行追溯,覆盖范围包括屠宰场、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和团体采购单位。下一步将从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到中药材、酒类、奶制品、水果以及水产品等品种,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