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身体密码
这种多元化从单点技术的“升级”开始。在今年西班牙世界通信大会(MWC)上,高通宣布推出骁龙SenseID 3D指纹技术。搭载这一技术后,智能手机的整个显示屏都能识别用户,其背后的秘密武器是超声波。无需直接接触,包括玻璃、金属以及蓝宝石在内的各种材料都可以被超声波穿透并感知用户,同时也有望实现比当前传感器更高的识别精度。
Sonavation公司旗下的AxisKey同样应用独特的声纳技术将让指纹扫描升级。它不仅仅可以扫描指纹的表面纹路,还可以扫描到指尖表皮下的血管的形状和运动情况。
其他一些技术家则转而寻找身体其他部分的“密码”。脸部识别是人们最易想到的一个部分。英特尔近期便透露,包括德国电信在内的一些大客户,都有意向采用该公司的True Key技术。这项技术是一个跨平台应用,通过脸部识别等个人特征让用户登录变得更便捷和安全。
社交媒体巨头脸谱网也在开发其面部识别技术。该公司开发的名为DeepFace的新软件,可以识别两张图片是否是同一张脸。面部核实并不是新玩意。事实上,早在2010年社交媒体就有了可以在照片上圈出好友的功能。但是DeepFace软件使这个功能更为准确,以防当两张脸相似而被错圈的情况发生。
而去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完成名为“下一代识别系统”的脸部识别技术。在这项技术中,也包括了对人类眼球信息的解读。
这或许宣告一种潮流的到来。在今年的MWC上,富士通展示了一款可以“眨眼解锁”的原型智能机。其利用的是眼球虹膜的纹理。这在多家科技业巨头中已经渐渐开始流行。谷歌便通过虹膜扫描器限制能进入数据中心的人员。微软则在近期宣布,其最新版作业系统的Windows 10将支持生物辨识技术,未来用户可以通过眼球开启操作。
在金融圈,则流行通过声音识别客户。巴克莱银行和先锋集团都已经面向一些客户使用这种技术。巴克莱所使用的验证系统由Nuance公司推出。这项技术从呼叫中心员工和客户短至30秒的对话中获取声音数据,并将其与声纹文件进行匹配度检测,被验证通过的客户则可以访问他们的账户。
一些更加前沿的技术包括利用心电图、脑电波这类生物体征,甚至是人眼的泪腺。澳大利亚验光师史蒂芬·梅森便提出一种一次性生物识别的方法——扫描人类眼泪。不同于虹膜,其研究重点在眼角膜。角膜表面充斥着的泪水代表数据时刻在发生变化,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密码保护的措施。
生物体征辨识技术创业公司Bionym旗下的Nymi的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则更加新奇。曾就读多伦多大学医学系学生的卡尔·马丁和另一位共同创始人弗特伊尼·亚格拉费欧蒂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出独特算法,由于每个人的心率都有迹可循,心电图被认为是识别用户身份的可靠手段。通过给用户带上手环,心电感应器会生成一份详细的用户心电图档案并存储起来,此后通过进行比较来确认用户身份。
缔造“Z世代”轻盈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卡尔·马丁曾表示,“在这个世界里,为了向我们的电脑证明我们是谁,我们必须得记住一长串字母和数字。”
然而,伴随上世纪九十年代“Z世代”逐渐长大,繁琐的密码已经不再受欢迎,他们越来越习惯于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生活,这成为科技巨头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种探索也并非是容易的事。早在2012年,苹果公司便已经斥资3.56亿美元收购生物计量公司AuthenTec,后者当时是全球第一的指纹验证系统供应商。即便如此,苹果还是等了一年多,才把指纹传感器装到了iPhone 5S上。如今该公司正在进行更多尝试,根据最近被披露的专利,苹果提到了“DNA、指纹、视网膜扫描、语音认证、打字节奏、行走、说话及其他生物识别”。
应用程序设计者和开发者都在充斥着生物识别的数据海洋中全速前进。根据ABI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营收有望在今年触及138亿美元。伴随欧美等地区增加在安全措施方面的开支,其中大部分的营收将由政府实体贡献。而TechNavio的分析师预计,中国生物测定市场的规模在2014至2019年间将实现14.8%的复合年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