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应用在中国制造业也并不陌生。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家电博览会上,方太通过传感器实现了自动感应的云智能厨电功能。而据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方太就生产出第一台人工智能吸油烟机,同样是使用了传感器,并提供自动感应探测功能。
在如此广泛的应用中,传感器像是人类五官的延伸,又称之为“电五官”。在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中,传感器也是实现其生产智能化的必备元素。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而我们广为熟知的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又可译作传感网,传感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市场前景与创富机会诱人
在2008年IBM率先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中,建设智慧地球需要三个步骤。其第一步就是传感器的应用——即将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嵌入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极大程度数据化。随后,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此概念提出之后不久,奥巴马就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认为“智慧地球”与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同等重要,并把“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智慧地球”是刺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振兴美国经济、确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将带动美国工业向智慧化飞跃,为美国高附加值产品向全球输出提供必要条件,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掌控。
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也十分关注物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运用。此外,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在重点工程内容中也提到发展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我国首部《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显示,2009-2013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60亿元。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放眼全球,英泰诺咨询公司指出,2016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规模可达419.7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8%;在信息通信行业中规模至2016年也可达421.6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9%,且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应用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预计2016年将提高至38.1%,北美和西欧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
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市场,IHS预期,消费者对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强劲需求,将让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出货量激增,预计在2013至2019年间将成长数倍,从2013年的6700万颗增长到2019年的4.66亿颗。此外,由于每款可穿戴式设备中的传感器数量不只一颗,传感器的种类、功能用途多种多样,所以可穿戴传感器的成长速度将会远高于可穿戴设备。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于传感器的智能硬件将提供另一种“颠覆”的可能。
在出身于华为的方广资本管理合伙人、CEO洪天峰看来,作为IOT的三个关键的因素,第一要连接互联网,第二要感知,第三要智能化,而连接和感知的能力离不开硬件做支撑。也就是说,在万物互联时代,硬件除了本身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有连接和感知的功能,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送到云平台,经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处理后,硬件才会变得智能。
这种“连接+感知+智能化”使得任何一个物体和设备都会进入高度智能的状态。我们把它用到什么场景就会诞生相关领域的智能。比如,我们把它用到工厂,就是现在热谈的工业4.0;用到城市管理,就是智慧城市;用在交通,就是智能交通;用在医院,就是智能医疗;用在家庭,就是智能家居;用在个人身上,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
洪天峰认为,它开放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不再像传统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样,大家需要依附于企业巨头生存。它更像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体系,能够驾驭它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摆脱对手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