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营互联网银行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线上远程开户时,传统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开始悄然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招商银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系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已经在小范围内部试运行。此外,还有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也在推进、探讨或论证人脸识别技术远程开户相关事宜。
2分钟完成开户
招行远程开户系统(内测版)目前以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为载体。在此渠道上,开户人根据提示,通过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内的三个步骤来核实身份,即可在两分钟左右完成远程开户。相比银行网点排队叫号、人工办理,缩短了80%的办理时间。原本必须前往银行网点才能办理的业务,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办理。
远程开户流程最核心的环节,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图像比对,该环节一般由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开发和应用。
据记者了解,招行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人脸比对测试,对算法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大大提高了人脸比对的准确性。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招行已率先尝试人脸识别这一生物识别技术。
本报此前曾独家报道,央行在1月份形成《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允许各家银行探索远程开户,并在1月8日召开相关讨论会。此后,尽管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探讨和研发人脸识别技术远程开户,但正式实施前,尚需取得央行的批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央行在近期组织多家银行就远程开户事宜召开讨论会或现场调研。但截至目前,央行尚未正式下发“远程开户试点”的相关意见,“最快可能在5-6月有一定进展”。
传统银行正加速互联网化进程,对互联网银行形成很大压力,传统银行具有遍布全国的实体网点、完备的财富专家团队与财富管理服务团队、强大IT系统支持及存量客户,如今传统银行又突破了线下网点的限制,也将通过互联网开办线上开卡,互联网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必须走出和传统银行不一样的路线。
人脸识别仅是辅助手段
据一位接近监管的权威人透露,央行内部讨论的征求意见稿对远程开户体系最核心的要求是“实施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自证”,其中有三个必要和前提要求:一是开户人真实身份的确认,二是开户是客户的真实意愿表达,而非外部迫胁,三是开户整体流程和技术的安全、合规。
事实上,在以上三项要求中,开户流程的安全、合规通过IT技术较为容易实现,开户人真实身份的确认正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目标。
“人脸识别技术首先是活体识别,通过卷曲神经网络的感知,识别脸部的关键点;人脸识别也是交互验证的过程,通过随机指定的肢体动作、脸部动作、语音等方式,实现摄像头前的人与系统的随机交互;人脸识别还嵌入了智能化图像识别和比对的技术,以实现摄像头实时抓取的图片信息与数据库信息比对,准确率有一定的保证。”一位第三方人脸识别技术公司的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通过活体识别、交互验证以及图像识别、比对,人脸识别已经可以作为辅助人工核身的技术手段。”
事实上,在央行上述内部讨论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出开户人身份验证的具体技术手段,但要求银行通过安全的技术手段,运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金融机构和其他第三方商业化数据库信息,通过信息交叉验证的方式建立可靠的远程开户客户有限身份识别机制。
“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任何技术都有偏差的可能性。因此,招行的远程开户体系中,人脸识别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一位接近招行的知情人士表示,“招行已经在系统及人力资源层面准备好,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将会争取在远程开户项目上首先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