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是人机交互方式的未来吗? 远远不够

  

\

 

  迪士尼公司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秘密地设计一个新版的欢乐园,未来当你带着娃去玩的时候可能会是这样:

  首先,你再也不用为了买票排长长的队伍了,迪士尼专门为游客们研发了一款MagicBand智能魔力手环,通过它你就可以快速地实现网上订票;然后进门只需用MagicBand往专门的仪器上刷一下就可以了;接着进到内场,你会看见能和你讲话的白雪公主,会卖萌的米老鼠,还有唱着生日歌向你走来的小熊维尼,以及远处还躺着睡觉正游仙境的爱丽丝。

  有木有觉得这一切都很酷炫?是的,迪士尼正准备把她的乐园打造成一个隐于背后的巨型智能硬件交互界面,里面内嵌的大量传感器以及配套的软件通过深度融合,在最后呈现出一个惟妙惟肖、其乐无穷的虚拟现实世界。

  但这显然还不是人机交互的终极方式,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方式是:人将摆脱任何形式的交互界面,输入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任性,借助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能够非常直观、直接、全面地捕捉到人的需求,并且协助我们处理。换句话而言,就是智能设备将懂得我们的潜在的意图,并按照我们的意图进行执行以及反馈。它们就像最了解我们的亲密家人或者朋友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人机交互方式存在的不足

  当然,目前来看这种场景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实现。但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在科技圈的大热以及落地,全面打造智能化的生活成为了接下来的聚焦点,而人机交互方式会逐渐成为实现这种生活的关键环节。

  就目前而言,人机交互方式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由以下三方面:

  1、使用范围局限

  在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尽管当前已经有许多新兴交互方式的尝试,比如体感交互、眼动跟踪、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方式,但大部分的交互方式使用率都不是非常高,也还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应用普及中,更没有哪种人机交互方式,能够达到人可以毫无障碍、随心所欲地和设备(机器)交流的水平。

  比如体感交互,目前还只能局限在游戏领域,与这种交互方式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智能设备就是虚拟现实设备。用户只需带上这款设备,利用手、脚等身体语言,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整个游戏的过程。尽管有了一定的程度的应用,但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和进入生活领域的应用是不同层级的概念。在娱乐中出错,充其量是用户吐糟下,但在生活应用中一旦出错,直接影响的是生活,或许安全。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借助于体感交互实现电视机控制,我们的手挥动半天频道没切换,或者总是切换错误,这就不是吐糟的问题,而是直接被抛弃的问题。

  还有一些交互方式则只在专业的领域内使用,比如动作捕捉交互方式更多地被用于电影制作领域,迪斯尼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捕捉演员的动作以改进动画制作效果。包括眼球追踪,尽管谷歌眼镜做了应用的尝试,但目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些专业的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的应用中。

  对于不稳定的交互方式而言,显然在小众的专业领域内更容易被发挥,但这与未来全面实现智能化的生活目标是相悖的。

  2、仍未摆脱界面交互

  虽然随着智能手机的铺天盖地而来,我们的双手终于可以稍稍从键盘上解放了,借助触屏省却原先繁琐的打字输入环节,但用户仍旧未彻底被解放,反而因为对触控交互智能设备的依赖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低头族顺势壮大了起来,成了这个时代随处可见的非常“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像触控这种交互方式而言,本质上还是与传统的鼠标输入、显示屏输出一样,只不过形式换了一下。用户仍旧需要有意识的地输入精准的需求,才能获得设备相应信息的反馈,而这对用户来说,还是太费神太累了。

  另外对于整天带着一个手机或者iPad也是一件比较糟心的事,怕掉怕被偷,包小占地方,也重。

  另外一方面则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今天缺的已经不是资讯,而是如何能简单的让我们获取有效的资讯。这其中,更为简单、直观、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就成为了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