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是人机交互方式的未来吗? 远远不够

  总而言之,哪天等你摆脱了这些iPhone6、7、8等任何看得见的智能设备后,还能毫无障碍得完成确认收货、新闻浏览、点赞等等动作时再来跟我说你解放了。

  3、信息识别困难

  除了逐渐普及了的多点触控交互方式以外,其他大部分的人机交互方式在技术以及使用稳定性上还有待突围。对于用户来说,很难接受在使用所谓的智能产品,却要干着机械操作的活,还得面对经常出故障的尴尬局面,那样的智能设备可以说是连“傻强”都称不上。

  比如被奉为下一阶段主流的人机交互方式——语音,还比较不能让人忍受。

  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谷歌安卓的GoogleNow等,普遍比较机械木讷,一点也引不起用户使用的欲望,大部分用户只会在相对无聊的时候以它们为娱乐的方式,而不会奢望它们会给出什么建设性或者符合自己口味的建议。当然,从技术层面而言,语音交互的排干扰与识别相对要复杂,但也是最直接的,尽管目前在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缺陷。

  显然,当我们谈起人机交互方式,必定离不开谈人工智能,因为在智能化的时代,这二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以说是属于同一范畴。特别是语音这种交互方式,对人工智能的要求相对就比较高了,因为他承担这人与设备之间的传输桥梁与纽带。而人的语言这么多元,情感又如此丰富,设备如果傻傻的还怎么快乐地玩。

  换句话而言,设备需要和人一样聪明,不管怎样也不能笨得太离谱,现阶段不求它们能读懂我们的潜意识,但至少不会读错我们发出的口令。到现在,用户还是难以认真地对待智能设备通过自己有限的“智慧”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来说,当哪天我们开始真正重视智能设备发出的任何信息时,就是它们开始被纳入生活重心之日。

  人机交互方式未来的三大方向

  在诉完目前人机交互方式的三大不足之后,情况仿佛没有很糟,因为每点不足后面都有用户相应的期待。就总体趋势而言,人机交互方式会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更新升级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不断朝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1、以用户为中心

  在电影《她》中,男主人公西奥多在结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爱情长跑之后,爱上了一个电脑操作系统里的女声,这个叫“萨曼莎”的姑娘不仅有着一把略微沙哑的迷人嗓音,并且风趣幽默、善解人意,就这样,人和一个系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还不可思议地发展出了一段畸形恋情。

  这虽然只是一部电影虚构出来的一个极端案例,但也恰恰点明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方式显然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设计时尚,操作方便等这些基础方面,而是在于能更有效地识别用户表达的细微情感,并快速理解,及满足其潜在需求。

  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即设备能够时刻感知用户需求的本质来源,分析用户行为动机,并随之快速作出合理的反应。比如:

  设备了解我。设备会永久的记忆我的行为习惯和各类偏好,并能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就好比我身边最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一样,知道我一切的喜好。

  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简单舒适。在我遇到某些烦恼时,设备能够智能地推荐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不绑架我的选择。在电影中,操作系统萨曼莎会主动跳出来询问主人的心情如何,能够猜出主人心情不佳的原因,并且还能帮助他出谋划策以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都让西奥多无比依赖这个操作系统,甚至有时候超过了对人的依赖。

  只在我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在未来全面智能化的生活中,如果所有的智能设备都在同一时间点随意蹦出来,身处其中的我可能会立刻疯掉。所以,这就特别需要各类交互方面打通,深度交融,只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出现。或者说,只按照我们指令的要求出现。

  总是能给我特别多的惊喜。当我以语音的方式告诉可穿戴设备之后,它就能理解我的想法,并通过后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最快的方式为我们呈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比如当我想去旅行的时候,设备能根据平日里我浏览的网页、说话中描述某个地方时的情绪以及出现的频次、经济条件等等信息,帮我规划最佳的旅行路线,甚至为我找好最佳的旅行伙伴,而这会给我带来足够多的惊喜。

  2、个性化的生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