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款ATM问世 虹膜识别也要来凑热闹

  虹膜识别技术是隶属于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识别独特个体的方式。我们一般比较熟悉的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目前这两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被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解锁(如苹果在iPhone5s上开始的尝试的指纹解锁,Nubia的人脸解锁等)。不过,前不久三星正式宣布即将推出首款虹膜识别平板,其准确性是指纹扫描器的1万倍。同时,MWC上富士通的“看一眼便可解锁”眼纹识别手机,可谓是惊艳四座。而微软也称WIN10将全面支持面部、指纹和虹膜识别,集成了市面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只要硬件能采集标准数据。一时间让手机虹膜支付来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广泛热议。

  

发

 

  虹膜识别受厂商追捧

  众所周知,虹膜识别技术早已运用到军队军械库、银行金库、机场内部管理以及重要安全级别政府部门等的人员进出识别管理系统当中。不过,伴随虹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技术成本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虹膜设备厂商开始进军民用市场。EyeStart就是其中一家,与Intel、民生银行和联想合作,推出了EyeSmart全球第一款具有支付功能的虹膜手机。

  而前不久,在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深圳企业普创天信推出了一款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手机。普创天信常务副总裁施隆红介绍说,该公司正在与支付企业商讨合作,力求发展和推广虹膜支付。在展会现场亲测了该款手机,前置摄像头对准虹膜扫一下就可以完成解锁。另外,中兴通讯近期也发布了旗舰手机GrandS3,具有通过扫描用户虹膜解除锁屏功能。富士通则将于年内上市利用眼睛虹膜认证的智能手机。一时间手机虹膜支付来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广泛热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手机业人士甚至认为,虹膜识别技术或将是引爆智能手机市场下一新增点。

  “伴随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需要新的技术亮点升级,这也是手机厂商决胜的焦点,必须通过独特功能和体验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另外,目前手机和APP解锁方式主要是四位密码识别(指纹识别不成功还需密码识别后方可进入)和手势识别这两种方式,安全性极低,不过是对付君子的手法,但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完全不是障碍。随着手机信息私密化程度升高以及手机应用和交易、支付以及银行证券产品的关联,账户安全、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都会需要手机生产商提供安全级别更高的“栅栏”去屏蔽随时会出现的不安全性。”

  “移动支付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指纹作为身份认证级别的安全还不及虹膜的万分之一。而且在支付认证方式上,用户不仅要安全还有简单便捷的诉求,移动端交易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输入支付账户密码。虹膜识别支付能免除用户忘记密码的尴尬。同时,虹膜可以完全取代指纹开机,直接用虹膜解锁手机和软件更加方便,满足懒人的需求。”

  虹膜识别优势明显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如门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据深圳市科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葩)总经理高汉平介绍,虹膜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类似于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从婴儿胚胎第八个月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确定下来了,一旦形成终生不变。可以说虹膜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精确的生物识别技术,防伪性极好。

  另外,高汉平还将虹膜识别技术与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他说,“比起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更精准可靠。认假率FAR(FalseAcception)和拒真率FRR(FalseRejectionRate)都要分别比指纹低很多。指纹的特征点大概在五十个左右,而虹膜的特征点可以达到244个独立的自由维度,大大提高精准度。另外,虹膜位置在瞳孔和巩膜(眼白)之间,是人眼的可视部分,但却是人体唯一一个暴露在外的内部器官,不会如皮肤、面部肌肉一样随年龄发生巨大变化。”

  由此可见,虹膜识别技术在识别的精确程度上而言确实要比指纹识别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要高一些。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在场景适应性方面,虹膜识别技术也展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日前,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已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虹膜扫描技术,通过扫描人眼球虹膜来识别40英尺(约12米)之外的人。在这项技术的演示视频中,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主任马里奥·萨维德斯(MariosSavvides)坐在一辆小型货车驾驶座上,在他身后一辆车长距离的地方,他的同事只是简单使用摄像头对准汽车后视镜就识别出了他的身份。具体操作就是,跟摄像头关联的计算机系统会将拍摄的萨维德斯虹膜图片与其数据作对比,然后会准确显示出萨维德斯的名字和其他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