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竞争已在指纹识别之外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个热点技术,以指纹识别来说,在古代断案画押,就已经采用按指纹画押代替签字认可,可见古代就已经初步了解指纹是个人独特身份印记的特征。在近代的刑侦破案最早的记录是1892年阿根廷的一个名为内科惬阿的小镇谋杀案,警官凭借现场留在门上的一个血指纹印找到真凶。作为生物识别的技术一种,指纹识别技术发展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指纹作为门禁或登录识别,以电子模块的方式,也被广泛地使用到电脑登录和门禁系统上,早在1998年的时候,西门子就曾推出过第一款指纹手机,后来FUJISTU、NTT以及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宇龙和波导都曾推出过指纹手机,而现在,这项技术被韩国的泛泰、SAMSUNG、LG应用得非常热闹,由此不难看出指纹识别手机所预示出地前进方向。

  指纹识别缺货噩梦不会再出现

  被苹果手机iPhone 5s开始,指纹识别手机才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体验:消费者感觉到指纹识别远比输入密码认证更安全、快捷与方便,众多家芯片公司将指纹识别芯片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机遇,快速地开发出可以用于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块,并期待可以在平板、可穿戴市场,有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与目标。

  

《电子工程专辑》图1:茂丞科技营销副总王士铭

 

  图1:茂丞科技营销副总王士铭

  目前指纹识别芯片主流的有苹果AuthenTec、Synaptics、FPC,他们占据了最早的市场。国内芯片厂商汇顶、敦泰、思立微、迈瑞微、比亚迪,也纷纷推出了新的产品,以瞄准安卓智能手机市场。台湾地区的神盾(EgisTec)、茂丞科技(J-Metrics),模组厂家光宝、致伸等,也将推出指纹识别的模块,加入到指纹识别市场的竞争。

  茂丞科技营销副总王士铭透露,目前茂丞科技提供以半导体电容式的指纹传感器及独立指纹模块。指纹传感器包括滑动式及按压式,采集指纹影像的分辨率可达 508 DPI(Dots Per Inch)。计今年到第四季可达每月50万片100万片的产能。

  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日前发布了适用于手机正面的指纹识别芯片BF6611A和BF6621A。这两款指纹识别芯片是比亚迪专门针对Android需求而设计的,其芯片面积为目前国内最小尺寸3.8mm*8.8mm,相比其他厂商要小33.6%,而芯片有效指纹检测面积相比其他却要大到29.2%,这使得模组尺寸更小,模组最小厚度仅1.0mm,更加适用于窄下边界(高屏占比)手机的应用。而其集成菜单键和返回键的功能特点,更是简化了模组的加工复杂性。两款芯片的区别主要是:BF6611A采用的是“晶圆级封装+盖板”的模组方案,而BF6621A采取的是“塑封+涂层”的模组方案。

  

图2:比亚迪指纹识别芯片实物图《电子工程专辑》

 

  图2:比亚迪指纹识别芯片实物图

  “适用于手机背面的指纹识别芯片BF6631A,芯片面积小,为10.4mm*10.4mm,模组尺寸小,模组最小厚度为1.25mm,但芯片有效指纹检测面积足够大,特别适用于盲触的应用环境,其拒识率<1/100,误识率<1/200,000,更是远远优于行业水平。”比亚迪微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陈刚表示。目前比亚迪微电子的指纹识别芯片的备货更是高达到每月5KK。

  预计今年内一直困扰智能手机指纹模块的良率与产能问题,即使是在目前多款新安卓手机还会采用指纹识别模块的情况下,也会有望很快解决。

  对于智能手机上指纹识别的市场前景,茂丞科技王士铭预测到2018年,除苹果手机外外会有一半以上的智能机搭载指纹功能,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可达8亿支左右,对中国市场而言,至少可达5亿支的市场规模。最终指纹将会成为大部分智能机的标准功能。

  “人脸识别”抢先虹膜识别一步

  在门禁与登陆之外,生物识别在支付方面也在今年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微信已经授权华为手机Mate7用户可以用指纹识别,代替密码输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ATM机通过验收,这也是全球首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它将与银行、公安等系统联网,持卡人只能从自己的银行 卡中取款,他人银行 卡,即使知道密码也不能取钱。人脸识别如此快速地应用到ATM金融支付上,其速度之快,反而让业界担心。毕竟人脸相双指纹来说,会随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是整容化妆后,连亲人甚至亲妈都不认识的情况。据《电子工程专辑》记者了解,已经有不少业界专家,都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了对“刷脸支付”安全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