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传感器行业现短板 国产化探路难

  

 

  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在此之前,人们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比如: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透过计算机终端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状态有望被彻底改变。

  比如,在家庭视频监控中,当小偷进入房间时,就会被摄像头(图像传感器)捕捉,通过家庭控制中心的处理后就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到家人的手机上甚至警局,达到自动报警的目的,这一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就可以完成的。

  如今,这样的智能监控俨然已成为智能家居能够实现的最基本功能。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智能家居的行业边界在不断扩大,因此市场规模也在动态膨胀中,并有望演变成下一个具有万亿市场空间的海量市场。尤其自2014年开始,除了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之外,各大行业巨头纷纷抢滩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行业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传感技术,智能产品如何折腾也只能是鸡肋。正是凭借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才会体验到智能生活的魅力。如当室温高于29度,会自动打开空调;当有人进入厨房,会自动开灯;当植物缺水了,会自动浇水。

  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家居,能实现的远远不止这些。当下,传感器已从手机战场转向智能家居,未来传感器甚至会成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化发展

  近几年,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探测精度提高、制作成本降低、芯片体积减小,大大促进了物联网产业的快速扩张。物联网将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产业规模将比互联网大30倍。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传感器既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又是物联网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恰恰是通过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仿佛让物体慢慢“活”了起来。

  在各种电子机械设备当中,传感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传感器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物品当中。尤其伴随技术研发的持续深入,成本的下降,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高端装备制造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市场发展迅速。

  据英泰诺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预计2016年将提高至38.1%,北美和西欧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毫无疑问,亚太地区将成为传感器发展最具潜力的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交通、信息通信成为其中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据英泰诺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汽车传感器规模可达419.7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8%;信息通信行业至2016年也可达421.6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2.9%,且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应用市场。

  近几年,中国的传感器行业发展总体规模逐渐扩大。以往显著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包括汽车轮胎中的传感器应用、安全气囊中的传感器应用、底盘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ABS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车辆行驶安全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防盗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定位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其他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

  而目前传感器在我国的其他领域内也有创新应用,如工业控制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在设施农业中、在多媒体图像领域、其它有关传感器的应用。

  行业现短板

  其实,在传感器行业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传感器本身技术含量虽高,但单只传感器的价格一般不高。正是这一特点导致的结果便是,尽管传感器的技术附加值高,但企业级市场单纯依赖传感器很难形成可观的产值。

  另外,相对于较大型的仪器设备,传感器在产品化过程中需要的投资一般不是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小型企业投资。在这一方面,中国本应该是占优势的。

  现在,全球大概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工作,研发、生产单位有5000余家,产品达20000多种。而令《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惊讶的是,国内竟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只是规模和应用领域都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