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传感器行业现短板 国产化探路难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老牌工业国家的企业主导了传感器市场,许多厂家的生产都实现了规模化,有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高达几千万只甚至几亿只。相比之下,中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较窄,更多的应用仍然停留在工业测量与控制等基础应用领域。有赖于此,中国传感器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尽管,物联网应用已从政府政策扶持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基础,处于产业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在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成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

  《2014-2018年中国传感器行业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传感器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在产品技术上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产品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种类欠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弱。

  由于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对于国内传感器的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于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数据显示,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毫无疑问,作为构成物联网的基础单元,甚至是物联网获取相关信息来源的传感器,如今已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国产化要求迫切。

  企业重任在肩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新系统应用销售的回暖,2014年,传感器以及执行器的销售额据估计增长率为14%,并达到历史最高的99亿美元。而在201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14亿美元。据此,我国也在不断制定有利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全年整机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也都成为传感网发展的利好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内传感器企业重任在肩。《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就当前行业现状观察来看,目前企业并购日趋活跃,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在“高、精、尖”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市场上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在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则向“小而精、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开发专有技术,产品定位特定细分市场。

 

  一些传感领域的新兴企业如今正试着快速改变传感器经济状况。一位传感器行业从业者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道:“让一个东西便宜100到1000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的确如此,当传感器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价格与品质达到一个民众可以接受的状态下,传感器带来的物联产业,将像智能手机一样轻松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