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脸部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该技术目前在手机的相机拍摄和图像处理中已经广泛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
随着科技发展,人脸识别也不再单一使用在视频图像处理上,脸部识别开始在手机安全领域崭露头角。在今年的通信产业盛会CeBIT上,马云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马凯,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为嘉宾从淘宝网上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相比于指纹、虹膜等许多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零成本参与。
(4)耳朵识别技术
亚马逊日前曝光的一份新专利显示,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即手机可通过摄像头对用户的耳朵进行扫描分析,从而保护用户手机安全。根据亚马逊的专利来看,当用户第一次把手机放到耳朵上时,手机上的摄像头会拍下用户的耳朵,然后对应系统会对用户的耳朵进行分析,找到其独特的形状特征。等到下一次使用的时候,手机就会自动识别出用户的耳朵。
按照亚马逊的思路,这一专利可以让用户非常方便的直接将电话拿起来放到耳朵旁边无需解锁拨打电话。此外,亚马逊研究的这个系统还可以根据耳朵离手机的距离来自动调节通话音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识别技术外,关于生物识别技术还有很多,像脑电波识别、脉搏识别、基因识别等等,相信只要是能够提取的,具有唯一性的人体生理信息,都有可能通过相关识别技术在未来运用在智能手机上。
生物识别的实用与安全
虽然,生物识别这几年发展迅猛,几乎所有厂家在新机宣传时,都会将产品中运用到的先进识别技术作为一大卖点,但这类识别技术的实用性仍然是个问题。像语音助手这样的功能,在很多手机中逐渐成为“鸡肋”,多数情况下成为了用户尝鲜或者解闷的工具,而非必要的手机功能。
此外,部分识别功能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其实用性,拿iPhone来说,在部分情况下,存在指纹解锁不成功的情况,那就不得不改用输入密码解锁,如果多次尝试不成功,自然会影响用户继续使用指纹功能的兴趣。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实用性关键在于该技术能否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得用户产生黏性。然后,才是充分发挥生物识别技术特性,使得移动互联网生活更加集成化、智能化。
安全性方面,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可以说是个人信息加密技术的最理想选择。
总结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格局正在形成,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增强了人与移动互联网的联系,对于未来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物联网生活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