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详解Wi-Fi无线网络的发展史

  本文主要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对于Wi-Fi无线网络的的发展,通过本文给大家进行了归纳总结,相信看过此文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Wi-Fi无线网络技术都被各界所“亲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Wi-Fi无线网络发展之初到现今的高速率和低成本,已经有10年了。它是如何“成长”的呢?从下文中你将有所了解。

  1、起步阶段(2000-2002年),独立运营各自为政

  Wi-Fi无线网络刚刚推出市场时,运营商并不感冒,倒是很多独立厂商最先体验了一把。很多服务提供商本着为高端商业客户提供移动状态下高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目的,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建设Wi-Fi无线网络热点的行列中。作为先行军的一支,MobileStar是最先倒掉的,除了因为802.11b的安全标准并不成熟外,作为独立运营的回传成本太高,用户侧定价不合理,热点的规模经济不能有效体现等也是造成运营失败的原因。由Intel和IBM支持的Cometa Network也随后宣布破产,独立运营的商务运营模式伴随着这些中小企业的纷纷破产而宣布失败。

  在以后的几年内,以批发方式为主的Wi-Fi无线网络运营模式才逐渐被公众Wi-Fi市场所接受。服务提供商通过与其它服务提供商和场地运营商(如星巴克、麦当劳等)签订协议来实现更大范围的热点使用,以Ipass为例,iPass先后与AT&T, Sprint and T-Mobile等运营商签署了协议,将运营商的3G数据网络集成到iPass的服务平台中,使用者只需进行简单的登录便可以尽享成千上万个理想的位置,09年iPass实现收入1.71亿美元,运营状况目前看还是比较乐观的。

  2、发展阶段(2003-2007年),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此时的运营商对Wi-Fi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其中尤以固定业务为主的电信运营商为代表。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优势的宽带ADSL,通过与固定宽带形成捆绑融合,将会增强固网用户在Wi-Fi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移动体验。同时,运营商建设热点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除了自己投资建设和合作建设外,具有鲜明互联网精神的社群建设模式也开始流行起来。

  比如由英国电信主导的全球最大的WiFi社区BT FON应运而生。用户只需要分享自己的家庭带宽,在室外便可随时随地享用BT FON社区其它免费的热点接入。虽然BT FON没有给BT带来直接的收入,但是,BT FON为BT固定宽带和无线宽带业务带来拉动用户增长、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捆绑客户的效果,从而间接地拉动BT的固定宽带TOtal Broadband的用户收入以及无线宽带BT Openzone的用户收入。

  法国第二大固定运营商Lliad在巴黎则通过在DSL和机顶盒预装Wi-Fi无线网络模块,实现了90%的巴黎预覆盖,迅速建成17.6个热点,凡Lliad的固定宽带用户都可以免费登录所有热点下载数据,此举使得一年内其固定宽带市场份额从41%上升到51%。

  除了提供互联网接入外,以UMA为特色的双模语音业务也相继推出。借此移动运营商试图通过将室内的移动话务从蜂窝网旁路到低成本的Wi-Fi无线网络上,可以大幅度节省在移动频谱上的投资和蜂窝网络的运营成本,从而可以将授权频谱和资金运用到更需要扩充容量的区域。2007年6月,[email protected],在WiFi热点里实现语音VOIP业务,用户只要每月交纳$9.99,就可以在Wifi网络内拨打或接听无限量的免费电话。除T-mobile外,其它的运营商如Orange、Docomo、Teliasonera等运营商也相继推出类似服务。但是,由于移动通讯费用的持续下调、相应UMA终端匮乏等原因,除法电的Unik还算比较成功,其他电信运营商双模业务发展并不理想。

  3、成熟阶段(2008-至今),适度分流互为补充

  在以FMC为理念的UMA发展陷入泥潭,Wi-Fi无线网络的发展举步为艰之时,3G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却又带给了Wi-Fi的大展拳脚的应用机会。

  2008年在北美欧洲和日韩等3G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3G的用户已经逐渐超越了总体移动用户的20%,按照我们“20/80”的理论分析,进入20%就意味着3G技术的成熟和步入主流。加之Iphone等UE超群的智能终端不断涌现,使得各种大流量的数据业务开始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就是网络容量的紧张和压力,据分析目前3%的AT&T的iPhone用户消耗了AT&T 40%的移动网的流量,甚至其基本的语音服务也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