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我国多地渔船的应用大盘点

  当前,我国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和资源衰退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无”“套牌”渔船受利益驱动,利用异地靠港,采取套牌、假牌、冒牌的船名船号逃避监管。在休渔期、涉外海域特别是敏感水域违法作业,不仅严重破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同时还对我国周边局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渔政船在海上执法登临检查过程中,常常遇到恶劣天气、违法渔船抵制检查、暴力抗法等情况,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安装在渔船上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读取,准确识别渔船身份,实现对渔船的非接触查验,同时在条件具备的港口安装读头,对渔船进行进出港统计,实时报告渔船进港或出港状态,统计港区的渔船数,能够有效遏制渔船违法现象,提高渔政执法效率。

  RFID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创新应用,基本实现了渔船套牌、电子签证管理、自动统计渔船进出港、电子执法和电子业务等管理需求,为渔船管理带来了显著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渔船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也为将来制定相关渔业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我国沿海城市渔船比较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独立成一体,缺乏相对有效的统一监管措施,对于渔船出行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不利。在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开始加强对渔船的管理,多地根据自身渔船的情况开始安装RFID识别标签。

  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多地渔船应用

  山东省

  今年6月份开始,山东省27769艘内陆渔船全部安装了电子身份标识,通过手持信息终端可直接识别渔船的主机型号、船体特征、船舶所有人等基本信息,这标志着山东省“数字船检”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与此同时,全省海洋渔船电子身份标识安装已完成17038艘,占应安装总数的39%。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渔船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计划建立由渔船电子身份识别系统、渔船定位信息采集系统、海洋与渔业执法指挥系统组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渔船管理的可识别、可监控、可共享。其中渔船的“电子身份标识”是渔船电子身份识别系统的基础,包含渔船电子身份标签、主机标签和渔船电子身份卡。通过具有通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手持终端平台可现场读取《渔业船舶身份标签》、《渔业船舶卡》和《柴油机身份标签》中的信息,快速、准确确认渔船和主机的身份,查阅渔船历史资料,查验船舶检验证书、产品检验证书等真伪查验与记录等功能。除了可以电子识别渔船基础信息外,通过可上网的信息终端可以与全国渔船没管理系统相联系,可以读出渔船的所有信息。整个安装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完成后将实现渔船检验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规范化高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渔船检验、海上执法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