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检测车辆所在车道位置,一旦发现车辆在非并道情况下偏离车道,便会自动提醒驾驶人控制好方向盘。
“护驾”作为MINIEYE试水产品,在三个月时间里只得到不到10000名用户,同时客户体验并不好。刘国清认为App从精度到功能性并没有达到了理想效果,就在8月将“护驾”下架了。
“虽然没能够被土豪收购,但在App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1000万
从App上线开始,刘认识到公司正处于一个技术瓶颈期。 手机并非ADAS类产品合适载体,无法满足其对计算、安装和功耗的要求。 但是公司资金也仅够开发App。要想将ADAS算法从App做到前装,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刘国清决定去融资,借助资本力量撬动更多资源。可是效果却令人失望。
“一开始没人知道ADAS是什么,即使听说过也是一知半解,不愿意投资。”
就在刘国清苦于奔波时,ADAS龙头企业,以色列Mobileye在美国上市了。当天,Mobileye股价疯涨吸引了国内资本市场注意,机构们开始花心思去了解ADAS是什么。
“明显能感觉到,Mobileye上市前后投资机构对于ADAS行业认知的变化。”
同年8月,刘国清在上海浦东机场截下了吴泳铭,那时他正准备去美国参加阿里巴巴上市仪式。
在机场的Costa 咖啡店,刘国清将自己项目向吴泳铭和盘托出,“护驾”的Demo也令后者印象深刻。吴泳铭认为刘国清队伍非常靠谱,其次国内市场欠缺ADAS技术,便痛快地决定投资1000万。
◆隧道环境车辆检测
拿到融资后,刘国清首先做的是扩大数据采集规模。
如果把算法比作武器,那么数据就是弹药。要想真正投入使用,必须二者结合。数据的积累不仅能够保证算法性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后面进入的竞争者来讲还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其他ADAS无法在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土化问题。早期采集数据时,刘国清就发现,高速上有一种拉货卡车俗称斗卡,上面覆盖塑料纸,车体形状也不规则,这种异型车被识别率较低。解决异型车识别问题只有通调整算法和积累数据。
北至哈尔滨,南达广州,刘国清同多个车队合作,在33辆运输车上装载数据采集器,通过行车记录仪采集有效数据。
接着是队伍扩张。毕竟想做出相应的硬件设备,初代六人组力量有限。
2014年12月,团队从6人发展到15人,总部也搬到了深圳,南京则作为研发中心专攻视觉感知算法。
刘国清认为,产品是否能做到前端完全取决于技术核心指标。MINIEYE在与Mobileye做技术对标。无论是车辆感知还是车道感知,产品开发应全部需要围绕国际标准去做。
产品迭代
2015年1月,团队迎来了硬件大拿阿洛。围绕阿洛,MINIEYE硬件研发队伍逐步成型。
同月,MINIEYE同国内某知名摄像头公司开始合作开发一款ADAS专用摄像头。刘国清要求这款摄像头能够在恶劣工况下(如低光、强逆光等) ,仍可为后端算法提供高质量图像。同时硬件模块设计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5年8月,第一代摄像头和硬件模块手板出炉。拿到第一份样板后的刘国清并不满意,他认为产品体积仍有缩小空间,摄像头在极端光线条件下表现也有待调校。
12月24日,圣诞节,刘国清带着怀里的MINIEYE开始了新一轮融资。
刘国清漫步在北京大街街头,懊恼不已:“行业形势最好的上半年已然过去。美元VC基本都在过圣诞和新年,而大多数人民币机构也都是只看不投。”
情况直到今年春节后才有所改观,MINIEYE拿到了三份TS。 在这一轮,刘国清最终选择中兴合创作为领投方。 原因很简单,中兴对ADAS产业早有了解,而且比市场上大多数投资机构了解更全面。经过商谈,中兴决定领投2000万。
拿到融资后,MINIEYE加快了算法和硬件的迭代。第二版硬件模块和摄像头在今年2月出炉。
4月11日,本轮的跟投方确定,上市公司汉邦高科,跟投金额为1000万元。至此,MINIEYE本轮融资结束。
两个月后,第三代硬件出炉。相比于前,体积缩小了一半,摄像头在极端条件下成像质量也达到了刘国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