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在语音识别上已经超过人类,但情感交互还不如婴儿

物联网

  “服务机器人在语音识别上已经超过了人类,但是在情感交互方面的能力还不及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孩,这个恰恰是目前最难的问题。”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在深圳一场以“携手同芯、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如此表示。

  上述活动由硬蛋科技与Intel共同主办。当天,机器人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及创新难题。

  那么,如何加速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进程呢?在上述峰会上,国内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硬蛋科技和Intel宣布合作,将为生态内的机器人创业者们提供完善的产业生态闭环,从技术架构到市场推广。

  科通芯城CEO兼硬蛋创始人康敬伟说,硬蛋和Intel将帮助创业者搭建好底层的技术架构,并提供完成机器人需要的各项模块。机器人研制成功后,再利用双方已有的市场资源,将机器人产品推广到市场中去。

  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地位有待撼动

  一提起机器人,就绕不过该行业的垄断性企业。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物联网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在创新上落后呢?在IDC全球机器人研究总监张敬兵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在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他给出了一组数据:2000年,中国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占世界机器人专利总量的比例不到1%。可是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5%,这是非常巨大的跳跃式发展。而日本在这十年间,这一数字从56%下降到21%。

  他说,在机器人创新上,目前领队的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加起来,已经占到全世界的75%。“在中国,该领域重大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主要集中在上海、长三角和辽宁京津冀一带。”

  与专利数量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去年在国内生产的机器人出货量里面,国产品牌自主品牌已经超过30%。

  不过,国产机器人的发展之路仍然漫长。就拿工业机器人来说,“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并未受到太大的撼动。

  即便是新兴的服务机器人,该领域的应用空间仍然有待拓展。张敬兵说:“服务机器人大家谈得很多,应用场景也很多,但是整体来说,这个刚需还没有形成。大家听到很多楼梯响,但是并没有看到人下来。这说明还要大家一起去想、去做、去合作,去发现这个需求。”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依然受制于其他国家。张敬兵说:“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减速器仍由日本垄断。当然,我们的企业也在研究开发,但是重复开发太多。如何利用生态圈做到强强合作,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困境?

  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部分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正在试图突破上述“四大家族”的垄断。新汉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林弘洲在本次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表示,早在五年前就投入了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目前,从控制器,到整个机器人,到导入到整个工业的应用,已经到位了。”

  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国内的投资还处在一个比较热的状态,相关的研发和技术也并不落后。

  参加本次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魏洪兴介绍,甚至有些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比如说在视觉、激光雷达方面。

  不过,服务机器人同样遇到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魏洪兴说,如果服务机器人未来的核心部件能够变得很便宜,开发也很容易,或者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把这些产品集成在一起,那么它的设计就会变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