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种二维码收钱很方便了,扫一下就直接打款给你了,还不用找零钱。”在北京南城的一个社区水果摊前,店家正跟旁人介绍摊位上印着二维码的塑料牌。
如今在中国,手机付款已经成为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存在。从星级酒店、连锁餐厅到路边饭馆或者煎饼摊都会看到二维码或者扫码机。
现在就连上门收快递的快递员,也会问上一句“您是微信还是支付宝支付?”
信用卡在中国二十多年一直都没能走出少数消费场所。手机支付却在两年时间成为几乎与现金同样普及的支付工具。
2015 年春节,靠着红包活动,微信支付绑定了 2 亿张银行卡。但它和支付宝变成线下支付的标准不只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的事。
它们的普及离不开柜台上套着硬塑料等你扫的二维码、或者店员拿来扫你手机的支付机器。
微信、支付宝让人们把银行卡跟手机绑在了一起,但真正让手机支付成为日常的,是这些机器。
这些设备大多来自哆啦宝、钱方、客来乐、卡拉卡等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它们基本都同时支持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不少也能从京东、QQ 钱包和百度糯米收到钱。
参与者能分到手续费,但不多
不管消费者是用微信还是支付宝付款,商家都需要为这便利付出一定费用。
大部分服务商向商户收取的手续费率为 0.38%,极个别服务商会向商户收取 0.6% 的手续费。这意味着用户每支付 1000 元,商家就要分出 3.8 元。服务商收到钱之后,需要分 0.2% 给支付宝,剩下的 0.18% 才是它自己的。
对比刷信用卡消费,这个费率可以让商户少缴纳一部分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