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和国外的车位引导系统基本上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发展的时间都不算太长,而且国内外的产品竞争在技术没有太大的差异化,甚至可以说国内更领先一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苏州私家车的保有量不仅在省内遥遥领先,在全国也名列前端。车多了,人们在停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停车难、找车难、通行速度缓滞、缴费方式单一等等问题。智能化停车场及其相关系统的出现,或将改善这一现状。
作为苏城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苏州印象城自开业以来便备受社会青睐,客流在苏城购物中心排名居首,但同时也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去年,苏州印象城的停车场改造备受关注,经过大半年的阵痛期,停车场全面升级,据悉,该工程投入近两千万,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更是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统,安装了近千个摄像头和4台自助寻车机器,实现停车引导和自助寻车功能,以更多人性化的方式,解决了以往老停车场坡道窄、停车难、找车难等问题。
国内智能停车场市场现状
国内的智能停车市场发展了20多年,2000年以前属于起步阶段,大家学习国外的技术,攻克技术难题,当时城市中车辆和停车场也不多,市场容量有限,当时停车并不难,而车辆属于贵重物品,所以,系统的主要管理目标是车辆的防盗和安全问题,智能停车系统属于安防行业的门禁一卡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个行业划分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目前国内的停车场市场现状,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各地在建设的过程中缺少整体规划的依据,都只能依据个人的认识做。即使已经建设的系统,也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国内的停车场尤其是大厦的停车场,收费管理部分做得尤为完善,但是对于停车场内部的车位引导和车辆寻找等,几乎没做。另外,停车场也没有与其他停车场连成一体来发挥整体效益。而对于广泛出现的路边占道停车,由于是非封闭式管理,更是难以发挥其作用。
国外的智能停车场系统,虽然做得时间比国内早,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国内的设备和系统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赶上了国内的同类产品,尤其是停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时,更需要考虑国内的实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在这点上国内的厂商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根据业内的人员的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和国外的车位引导系统基本上都处于同一个阶段,都是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发展的时间都不算太长,而且国内外的产品竞争在技术没有太大的差异化,甚至可以说国内更领先一些。
所以,从各个方面考虑,国外技术的引进,不会对国内的企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独占鳌头。
国外智能停车场建设可借鉴之处
美国:注重停车控制管理系统的评估
在美国大部分城市里,对于商业和住宅区的停车位安排和管理,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新城区里,停车场的总面积和可以停车的数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其能力不仅包括了最大货车周转空间和最大容纳顾客车流量,还预先留出了在灾难时刻通畅有效的疏散通道和救助空间。
日本:鼓励经营者多建立体停车场
日本各城市对经营性停车场给予了减免税的优惠。在一些特别繁华和拥挤的路段,鼓励经营者多建立体停车场,并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有的停车场甚至只有两三个车位。
除了促进民间投资兴建路外停车场,“购车自备车位”的思想深入人心。日本政府仅涉及停车方面的法律就有五六部之多。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这种固定车位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长期租借的,车位必须在离单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围之内,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
新加坡:政府打造公共智能化停车场
新加坡将停车场建设视为整体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限制私人使用小汽车,对在早高峰(7:00-10:15)进入CBD(中央商务区)和乘员少的车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