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一编码筑巢物联网

射频识别数据协 议、UUID等方面。由于其管理和组织松散,结构冗繁,在RFID、二维码等标签中应用难度较大,不便于统一管理,开放性和安全性也需要加强。

    随着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跨系统、跨平台、跨地域之间的信息交互、异构系统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会逐步增多,建立统一物联网编码标识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我国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应用中,采用各自系统的编码方案,当需要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时,遇到瓶颈。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标识技 术项目组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制定符合我国应用实际的标准,在现有各种应用系统基础之上,提出具有兼容性的解决方案,既能让现有各种编码系统继续 发挥作用,又能充分考虑新的应用需求,制定统一的编码标识体(如图1),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各行各业物联网建设提供支 撑。

物联网

图1  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模型

    遵循原则

    Ecode编码可存储于一维码(code128编码等)、二维码(QR码、DM码、汉信码)、RFID标签(ISO/IEC 18000-63,ISO/IEC 18000-3m3)等各种类型的载体中。在这些标签中的承载要遵循严格的数据协议,以便于能够将Ecode标签与其他标签区分开来。Ecode编码方案 应遵循如下原则:

    唯一性原则。物联网统一编码是对实体的唯一性标识,这个唯一性既可以是全局唯一,也可以是局部唯一。

    兼容性原则。物联网统一编码能实现对现有各应用领域中已存在的编码方案的兼容,通过建立各种映射规则和编码映射关系,支持已经存在的各种编码。

    可扩展性原则。物联网统一编码要具有可扩展功能,给出扩展机制。如果未来应用有扩展需求,可提供合理的扩展方案。

    安全性原则。物联网统一编码要考虑标识的安全性,通过编码加密/解密技术及传输协议,支持标识能够在特定的应用场合不对外显示标识对象的任何信息。

    实用性原则。考虑未来物联网海量信息的特点,为降低信息搜索的复杂性、减少查询冗余、实现高效物联,代码结构码段不能无限延长。

    编码结构

    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通过Ecode作为访问异构系统的主键,要能够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数据载体标识符、编码的长度、标签的特征、Ecode Logo等多种方式识别是何种编码,从而确定该编码的的编码体系标识(Numbering System Identifier  NSI),并通过标识平台来获取跨系统的信息。

    Ecode的一般结构为:“版本+编码体系标识+主体代码”,采用可扩展的方案,根据选择的不同版本,长度不同,可根据需要灵活扩展。具体方案见表1。

物联网

表1  Ecode编码结构

    版本(Version,V):用于区分不同数据结构的Ecode。版本长度为4比特,也可采用1位十进制表示(版本10102~11112禁用),版本由我国物联网统一编码管理机构统一分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版本。

    编码体系标识(Numbering System Identifier,NSI),用于指示某一标识体系的代码。据版本的不同,NSI的长度也不同。NSI由我国物联网统一编码管理机构统一分配。

    主体代码(Master Data,MD),某一行业和应用系统中标准化的编码方案的标识代码,主体代码的长度和数据结构由NSI决定。主体代码的结构及分配由某一编码体系的管理 机构自行管理和维护。某一编码体系的管理机构制定的主体代码结构应向管理我国物联网统一编码管理机构备案。

    不同版本的Ecode分配原则:

    1.如果主体代码长度少于21位十进制编码,分配Ecode-V1;

    2.如果主体代码长度少于29位十进制编码,分配Ecode-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