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设备量多面广、分布广泛、系统复杂等特点,目前我国仍存在配电网网架薄弱、通信难于覆盖、配电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可以预见配电网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分批开展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一次网架及设备改造,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终端、配电通信网络、信息交互总线、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的建设,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显着提升,实现了预期目标。
与以往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实践相比,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在技术路线、项目管理、工程实施、装备水平、运维管理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技术架构先进、建设管理规范、系统功能实用、信息交互标准、通信方式可靠、运维管理精益。
呈现出系统建设应用主体明确、主站功能完整,馈线自动化方式多样化、重点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配电终端配置合理、技术性能显着提高,多种通信手段并用、有效实现信息传输等特点。在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虽说经过近两三年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大力推进和有效开展,绝大部分试点项目都取得了成功。但是,通过对试点工程建设的分析和总结,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配电网架和设备改造要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需要、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小、高级应用软件条件仍不具备、配电自动化涉及专业环节多运维工作难度大、信息交互规范性不够多、系统集成应用较困难等等。
事实上,电网配电环节的智能化,重点在于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制性,更迅速的反映故障,更可靠的电力供应。实现可视化的现场作业管理、智能的设备管理、电力设施防护防盗预警和智能化的线路及设备巡视,传感与量测是智能电网的基础。
在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状态监测、预警与检修、配电网现场
作业管理、配电网智能巡检、应急通信、关口计量与负荷监控管理、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等设施监控等方面,以加强对配电网的集中监测,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供电,降低损耗的目的。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举个例子,配电自动化所覆盖的站点,在市区范围内往往集中在人口、街道等密集区,管线情况复杂,同时配电自动化作为后续建设内容,在一些投运年份较长的配电终端站,存在电力管道堵塞、光缆敷设困难等情况。对于一些重要区域的配电自动化端站,不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光缆敷设等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将主要采用中压载波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
中压载波通信、租用无线公众网通信及无线宽带等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着缺陷。而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把配电网的所有设备及部件连上物联网,轻松地完成配网通信任务,同时能实现配网自动化“三遥”(遥信、遥测、遥控)信息,目前采用的GPRS、载波等通信技术由于带宽不足仅能实现“两遥”(遥信、遥测)信息。而且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数量多、变动频繁等问题。
物联网为配电网插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翅膀”,未来加强物联网关键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大产品推广、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力度,将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中,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