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步履维艰 信息安全或成关键要素

  事实上,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只是保障安全的外在因素,很多时候,信息资产的失窃都源于管理问题。去年年底,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前技术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了支付宝用户的资料,资料内容超20G,随后将用户信息多次出售予电商公司、数据公司。

  企业尚且如此,个人同样也不例外。其中,智能手机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如照片、聊天记录、通讯录、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此前,《福布斯》网站就介绍了可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的十件最简单的事:

  1、用口令保护自己的设备,

  2、在谷歌快讯中输入你的名字,

  3、用完之后退出在线账户,

  4、不要告诉他人你的邮件、电话号码或者地区号码,

  5、加密你的计算机,

  6、在Gmail邮件服务中使用双步骤身份识别,

  7、用现金购买尴尬的物品,

  8、把Facebook账户设置为“仅向好友开放”,

  9、定期清空浏览器历史记录和Cookies,

  10、使用IP Masker。

  从技术层面来说 数据加密时最一劳永逸的做法

  从上段的介绍可以说明,安全需要企业或者个人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才能不掉入各种各样的陷阱之中,但从客观防护的层面来讲,技术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而现今对于信息产业来说,最好的技术防手段就是数据加密。

  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通过改变数据原本内容的形式来达到安全防护的效果,而这种防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数据和文档最终还是泄漏了,加密的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仍旧是安全的。而随着现代加密算法和技术的发展,破译这件事也越来越变得“得不偿失”了。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多样的加密需求和安全环境,采用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

  自信息技术诞生以来,信息安全问题也应运而生。未来的物联网、智慧城市时代,信息安全问题仍将存在,不会远离。个人、企业甚至政府机构,想要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让自己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保护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除了不断完善法律、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之外,主动采用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加密软件对数据本源进行防护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