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未来车联网:电子标签 定位跟踪
实际上,目前公安部已经推出一种识别率在99.9%以上的专用电子标签,可安装在汽车玻璃上,形成对车辆身份和位置信息的唯一标志。不过,要对车辆信息进行跟踪,还需要在监控区域部署相当密度的数据采集设施,这需要巨额投资。
再次,商业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无成熟模式支撑持续性健康发展。尽管尚无统一的标准规范,但车联网的“香饽饽”依然吸引着电信运营商、汽车电子和服务企业,甚至汽车贸易企业,以一种简化版的车联网运营模式向前推进—围绕车载智能平台进行集成,实现内容和应用的整合。
三大运营商在车联网上的推进方式,基本是依托移动宽带网络和呼叫中心的优势,将车载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相连,并配以呼叫中心支撑,以提供实时交通路况、导航、救援定位、车况检测、4S店预约等运营服务,只相当于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真正的车联网应该是多个信息系统一体化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是互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不过在现有技术条件及政策环境下能实现的,马上能见到效益的,也只有这种模式。但这种模式是不是非常成熟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目前也尚不明晰。
目前进入市场的所谓“车联网”产品和服务,在高端市场,消费者对价格不那么敏感,运营商往往和汽车厂商合作,让汽车厂商为增值服务买单,汽车厂商再将成本转嫁到车主身上,这种模式目前来看较为成熟,但真正的高端用户群的基数毕竟不大。在用户群庞大的中低端市场,一般是汽车制造商将几年服务打包在整车价格里面,让车主一次性购买。到服务期满以后,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中低端车主是否肯主动续约服务尚无定数。
最后,不能忽略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车联网和物联网有相似的应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每个人详细信息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扰,这将直接影响到车联网体系的安全。在车联网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病毒攻击和恶意破坏,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都将是车联网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难题。这一方面要求技术层面的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则要求加快车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与完善,为车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