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维表示,有了智能终端和社交化的平台,再加上高带宽的4G LTE网络做基础,就可以开发各类丰富的智能化的物联网的应用。当下热门应用如车联网、移动健康、智能家居等应用都需要从云到端实现感知协同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来开发智能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智能终端、云端、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如在智能终端方面,陈维认为,智能机器终端是物联网智能化的载体,当前大多数的物联网终端都还是采集一些比较简单,直观的数据,实现简单的应用。不过,真实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实际上是日益复杂,如室内,室外,可穿戴等,越来越多样化的联网设备带来了新的应用的场景。
因此,中移动认为物联网终端在面临复杂的外围环境下,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并做出合理的响应,这就对终端的智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终端智能化的水平越高,物联网应用水平也越高,也越能体现出物联网应用的价值。
陈维进一步以车载智能终端为例介绍道,传统的车载终端具备的是位置记录,时间记录,数据上传这些基本的功能。但是,如果实现安全车联网,除了那些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车辆的识别,障碍物的识别,测距能力,道路和运动规划的能力,车辆之间智能协同。
在智能终端的研究当中,中国移动也为此研发了一个物联网专用芯片——CM12329,这个芯片是第一次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设计的,具有多个重要的特性,如通过高集成度,降低终端的成本。如中移动将芯片用到电动车防盗终端,就可以比同类的芯片和贴片的SIM卡终端成本降低12%左右。同时,通过集成SIM,终端上不需要X84的SIM卡,可以避免高低温度导致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写卡,可以简化业务使用的流程。其还可以实现第三方软件添加。
中国移动在安全车联网系统方面的研究表明,国内现在每年新增车辆1600多万辆,每年因为车祸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六万人,受伤人数超过上百万,因此行车安全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用美国交通部发布的技术报告表明,为了避免碰撞,建议车辆以10Hz的频率广播每个车辆当前位置的信息,而且需要车辆通信的时延低于100ms,如果能够帮助驾驶员提前1.5秒作出预警,可以有效比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此,中国移动开展安全车联网系统的研发,用LTE网络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建设安全驾驶的云平台。在终端侧,通过各类传感器识别周边的路况,车况,云测通过数据挖掘,行为分析对终端数据进行处理,为车辆规划行车路线等。
整个系统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中国移动研发了LTE和DSRC的协同通信,基于卫星差分的精确定位,还有V2V和Vision的融合感知。但在DSRC车辆集中的情况下,DSRC的丢包率变得很大。中移动的基本思路就是车辆把DSRC的通信状况通过LTE周期性的上报到一个调度平台,这个平台根据上报的信息在DSRC出现通信性能下降的时候,对那个地区小区的车辆,DSRC传输的时候进行一些有序的规划,这是一点。
第二、基于卫星差分的精确定位。现在GPS的误差大概在10米以上,但是驾驶车辆定位精度在车刀级应该定位在3米。所以,中移动定期将参考站分数据发放到车的终端,另外一方面研发终端高技术定位的SDK,实现差分定位的算法,提高高精度定位的结果。
第三、V2V和Vision的融合感知,这个实际上传统的视频的检测技术一直存在一些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受光照、天气影响比较大的一些难题。那么,我们尝试用V2V,用这种通信来获取图像的一些数据,包括邻车的位置,速度,储存,辅助进行图像的分析,提高我们图像从相关目标检测的准确新。我们希望通过这么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能够提出一个新的智能的安全车联网的系统,对提升整体的交通安全作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