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模式,陈开亚介绍,开发这些物联网技术增加的成本并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电动自行车的售价不变。防盗系统中,消费者增加的成本只是需购买一个车载SIM卡,并每个月向移动公司支付5元的流量费。
黄磊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如果车的零部件都加上传感器,外加车载故障检测系统、智能钥匙,厂商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应该比较困难。不过这个思路没有问题,它模仿的是汽车车联网的概念,并依托自己的产业来推行,再加上运用性价比比较高的推销手段,市场应用会比较有希望。
突破障碍寻找便捷之路
物联网的发展,有人说慢,也有人说快。余晓晖认为,说快,是在物联网产品研发上进展快;说慢,是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比较慢。全世界都没有出现大型的物联网企业,这和物联网所处阶段有关,因为它还处在初级阶段。
王新霞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其实市场上并不缺乏物联网技术方案,相当多的方案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购买的企业并不多,这就好比信息化改造项目,如果是企业自身内部想进行信息化改造,就比较容易推行,但是如果从外部向内部推信息化,就很难。
黄磊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出现跨行业、规模巨大的物联网企业,是因为泛在物联网的解决方案还没有市场,这和我国国情相关,就像企业信息化在中国难以推进一样,很多企业的领导人思维停留在工业制造层面,认为信息化是辅助生产,只要够用就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就业问题,而信息化将直接导致简单劳动力下岗。物联网的买方市场不积极,意味着卖方市场将承担更多压力,一要考虑性价比,二是在还没有形成闭环的阶段,应用者必须自己经营这个方案,付出学习成本和更大的推广成本。
所以,我们看到的天奇公司物联网生产线是和西门子合作的,直接引入了德国先进的工业软件技术,也看到新日电动自行车的车联网技术,其实是汽车车联网技术的模仿。这两项应用的共同点都是技术实现难度不大,企业投入相对不高,但是落地却更有希望,更符合当下物联网的特征。
苗圩指出:“前2次工业革命,我国都积贫积弱,错过了机会。庆幸的是,2010年中国又重新夺回世界制造第一大国的位置,但是中国还不是工业强国,所以抓好物联网的应用恰逢其时,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