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憧憬中的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历程似乎还相当长远,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第二届国际(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会场
10月22日,第二届国际(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这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德国传感技术专业协会(AMA)、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物联网领域的盛会,来自国家各部委10多个部门的领导,美国、德国、日本等10个国家行业组织的代表,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传感器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的代表500多人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传感技术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关键,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发展物联网是国家战略
如果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所引发的信息处理是第一次信息化浪潮,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带来的信息传输是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的话,业界专家认为,由物联网驱动的信息获取则是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同时,这两个浪潮恰好构成了物联网的三个层面,即应用层、网络层和传感层,也是物联网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一句话概括了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毛伟明副部长指出,大力促进传感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物联网,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在高起点上推进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所长洪京一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基础趋稳的基础上,物联网成为世界各国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谋求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良好。据介绍,2013年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协同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并取得积极成效。毛伟明副部长认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创新能力亟需提升,缺乏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化应用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物联网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在内的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毛伟明说。
传感器是发展瓶颈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传感采集技术、网络构建技术和服务管理技术。从中不难看出,信息传感采集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是感知识别的重要元器件,它在物联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市场规模可达到万亿美元。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尤政认为,目前我国传感器的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核心传感元器件受制于人,已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