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成都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后,成都市立即启动试点工作,在原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基础上扩展建设了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实现了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其中,生猪追溯体系采用RFID溯源标签技术模式,通过建立覆盖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及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生猪来源依据,以肉品交易凭证和绑定在猪腿上的RFID电子标签为流向依据,实现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的对接。
10月22日,四川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成都召开
蔬菜追溯体系采用IC卡技术模式,通过在批发环节建立覆盖蔬菜进场登记、农残检测及交易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以蔬菜产地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为蔬菜来源依据,以蔬菜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为蔬菜流向依据,确保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相关联。
按照国家商务部“五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制定的18项食品溯源技术标准,成都建立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市级监管平台和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
市级监管平台上接中央和省级肉类蔬菜管理平台,下连流通节点子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基础信息、经营主体备案及信用档案库、流通节点追溯信息汇总、流通节点监控与考核管理、追溯管理决策预警、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接口以及涉及五个部门的监管子系统。
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分为:屠宰企业追溯子系统、批发市场追溯子系统、配送企业追溯子系统、零售市场追溯子系统、超市追溯子系统、团体采购追溯子系统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都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点位11259个,其中生猪点位9991个,蔬菜点位1268个,初步实现生猪、蔬菜从流通到消费的信息化监管。其中:全市生猪追溯体系点位覆盖全市61家定点屠宰企业、2家猪肉批发交易市场、155家商场(超市)、268家品牌专卖店、8家外地生猪屠宰企业、70家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312家农贸市场、734家市场外门店、8381家餐饮单位,实现了生猪产品从屠宰场到餐桌全程覆盖、市域内外猪肉来源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监管。全市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点位覆盖全市4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批零兼营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92家蔬菜制品生产加工企业、163家的标准化农贸市场、86家大型连锁超市和916家餐饮单位。
通过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都市猪肉和蔬菜流通市场秩序全面规范,食品质量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从而大力促进了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及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显着提升。
成都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管理和自律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聘请了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协管员2.6万余名,并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通过构建联合宣传机制,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新闻报道、主题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食品安全工作和宣传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真实反映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定期召开食品安全新闻通气会,定期公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发布消费警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隐患,成都先后开展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包括对畜禽屠宰、肉制品、水产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油、“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网络食品交易的专项整治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及豆腐豆芽市场准入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使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确保成都市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和综合防控体系的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