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第十点其实是我给自己打广告来着。没兴趣的请跳过。
我在2014年至少系统地做过四次发言谈硬件发行。但这个概念其实很多人都在说,京东在说,淘宝在说,创业平台在说,连淘品牌网店都在说。
那么究竟什么是硬件发行呢?
回到知趣网,知趣网要做的,是智能硬件行业的出版社。想象一下上一个工业时代,包括传统互联网时代硬件行业是怎么玩的:
比如华为做手机,华为自己有处理器,有工厂,有经销公司,有B2C网站,有直营网点,还有市场部门。
假如华为是一个畅销书作者,那么他干的活就是,把故事写出来,然后自己编排章节段落,自己设计封面装帧,自己建了一个印刷厂,甚至自己生产印刷纸张,然后自己开了一家书店,自己站到书店里开签售——甚至自己印刷并去张贴签售的海报。
自打十三世纪文艺复兴起就没有写书的作者这么干了。
所以知趣网要做一家智能硬件行业的出版社。
一个硬件创业者,或者大公司的硬件项目,只需要像作者一样把“故事”写出来,把产品定义做到极致就够了。
当“故事”来到知趣网这样的出版社,我们负责连接装帧设计机构、营销机构、印刷厂、书店等等资源。最终成书并展开销售。
和出版社与作者的共赢关系一样,出版社赚取大部分收入,也负担大部分成本,给作者提供8%到12%的版税。硬件发行公司也应如此。
知趣网并不想成为一家“书店”,实话实说也没有能力成为一个知名的“书店”。也许京东是书店,也许天猫是书店,但知趣网不是。当然,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出版社购买书籍,这种直销业务知趣网也有,这也是目前知趣网台面上大家能看到的主要业务。
同样,知趣网也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名作家”。出版社会推出编撰丛书和特别版本书籍。知趣网亦是如此,我们在2014年做出来一款智能红酒瓶塞,之后还会推出更多的原创产品。但我们并无意成为一个硬件研发公司。这些产品的推出,让知趣网在供应链(印刷厂)、营销、设计(工业设计)上的资源更加稳健,也给书店更多信心。
最最重要的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出版社建立起来,大规模的阅读普及才有可能实现。
知趣网所提到的硬件发行,就是这样一个出版社。而目前市面上自称做硬件发行的,大部分是“书店”。
我们想服务智能硬件领域的“写作者”和“读书人”,并让更多人成为“读书人”。在这个“图书”主要依靠“杂货店”寄售的硬件时代,我们愿意和所有的“独立书店”合作,也愿意扶持所有的“作家”、“作者”、“写手”、“段子手”。
一定能成功吗?不一定。我们只是知道在硬件上,基础技术和基础平台已经非常丰富了。当人人都有纸笔,人人都会写字的时候,不是只有皇帝才编得了四库全书。
知趣网2014年的所有规划和落地,从创意征集,到众筹,到电商销售,到原创硬件产品,到目前的会员专区。始终没有脱离“硬件发行”的初心。
而且,我敢厚着脸皮在这里说一句,知趣网在硬件发行这件事上赌注之大,投入之坚决,覆盖资源之广泛,跨行业之劳心。业内无人能比。
不过那不重要,和腾讯今年的We大会上发布一个2011年就有的猫耳朵让大家惊奇一样。最后掀起潮流大浪的,终究会是巨头。
“没关系,都一样。”——章北海,《三体II》
雷锋网作为智能硬件第一中文媒体,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广告主少研究门槛高流量低,赚钱的大公司是看不上,小创业媒体干不了。
2014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不过百亿,这还是算上了供应链上的交易额。而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市场已经五十倍于此了。
即便“硬件发行”这个模式我们错了,其实压根就不存在,那又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这件事能让智能硬件的消费市场翻十倍?那时候雷锋网的价值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