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智能硬件 中关村核心区站到“台风口”

  “如果说智能硬件是下一个‘台风口’,那么现在风来了。”业内人士说。

  3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联合出台了《中关村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从支持智能硬件产业集聚、搭建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支持领军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行业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出台了29条措施,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出台后,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海淀园,将逐渐形成一个由创意、人才、技术、平台、政策共同组成的完整生态体系,并围绕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组建产业基金、挖掘创新项目等方面积极布局,逐渐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

  出台政策

  打造智能硬件产业生态体系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可以在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领域大显身手;不能说话写字的渐冻人,用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眼球追踪产品,只靠眼球转动也能写书;用户带上北京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手表,不用拿手机就能实现各种手机应用……在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政策发布活动当天,人们感受到了中关村智能硬件企业不断用创新带给人们的惊喜。

  当前,随着全球IT技术、互联网发展引领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制造领域快速延伸,引起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智能硬件产品正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新增长点。

  然而,相对于软件产业,智能硬件产业链较长,创业门槛较高,产业链上下游沟通成本高,区域内企业互动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产业环节较为分散。另一方面,智能硬件产品创新数量大、种类多,技术多样化,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在推广等方面遭遇难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园管委会通过前期全面调研,针对智能硬件企业的痛点和需求,制定出台了《政策》,旨在为智能硬件企业打造最适宜的生态体系。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介绍,中关村将围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智能设备、智能无人机系统、智能应用等智能硬件及相关领域,大力支持中关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依托中关村核心区打造智能硬件创新创业集聚区,构建物联、传感、无人等智能设备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服务快速孵化和转化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环境,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城市服务、个人生活等领域催生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兴商业模式,加速智能硬件产业服务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17年形成收入规模超过5000亿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

  同时,着力支持中关村智能硬件领域企业,构建和强化以硬件产品互联共享体验和标准协同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创新模式,以终端操作系统底层软件解决方案和开发工具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创新模式,以互联网应用和大数据能力为硬件产品提供品牌、电商、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创新模式,以通信、图像、存储、传感、低功耗计算等芯片设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为核心的芯片平台创新模式,以硬件产品工业、工艺设计和创意服务为核心的设计平台创新模式,以硬件创业、融资孵化、外包制造和创客、极客活动与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创客孵化平台创新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穆鹏表示,海淀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智能硬件产业领域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海淀将在北京市指导下,通过加快中关村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从空间、产业基金、服务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支撑和加速智能硬件集聚区建设及产业发展。

  构建产业孵化集聚区

  ZIH闪耀中关村西区

  3月27日的政策发布活动上,北京海龙集团负责人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手中接过“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的牌匾。由此,海龙电子卖场实现华丽转身。今后人们将在海龙大厦看到醒目的“ZIH(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