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的火热激起了一阵平民机器人热潮,换个角度想,既然互联网正在形成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那么互联网也应该具备心理学现象,显示出喜怒哀乐情绪,智商,知觉、认知,智商等现象。
1.互联网神经心理学的提出
既然互联网正在形成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那么互联网也应该具备心理学现象,显示出喜怒哀乐情绪,智商,知觉、认知,智商等现象。
这就是互联网神经心理学的起源,互联网神经心理学(Internet neuropsychology)就是从互联网的类神经结构角度分析互联网大脑的心理学问题,研究互联网是如何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如何反映社会关系,如何产生属于互联网大脑的类心理活动。
2.神经心理学的简要介绍
一句话简单的说“神经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与人脑之间关系的学问。古人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来说明心理活动的种种性质,以猜想的形式萌发了古代的神经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分析曾把心理过程分为感觉、知觉、幻想、注意、记忆、认识活动等多种;
在经历超过2000年的不断实验和探头,到192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波林第一次提出神经心理学这一名称。此后,科学家开始了十分细致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工作。直到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1973年出版的《神经心理学原理》,这个学科的基础才算真正奠定。
现代神经心理学中另一位突出贡献者是斯佩里。他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发现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着,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3.互联网大脑的心理学表现
1)互联网大脑的情绪问题
目前从互联网所包含的应用看,能够产生类似人类情绪的部分主要发生在社交网络中,譬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Facebook,twitter等,这些巨型社交网络连接了数十亿人类,而且未来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融合,
社交网络不但连接了互联网用户。更连接了这些用户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中表达的情绪,当这种情绪通过关系链产生传播和共振时,互联网大脑的情绪就具备了研究基础。
大部分时间里,社交网络中发生着千万种的情绪释放,虽然可能局部有激烈的情绪节点爆发,但如果此时没有哪一个情绪能占到主导位置,那么从大尺度看,整个互联网大脑可以认为是处于平静情绪状态。
但发生重要事件引发社交网络某种情绪集中爆发时,互联网大脑就会表现出显着的情绪,例如乔布斯去世的趋势引发的悲痛情绪,中国奥运会获得第一名引发的高兴情绪,关于雾霾报道引发的担心情绪
2)互联网大脑的左右脑分工问题
作为神经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斯佩里通过裂脑实验发现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但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这种现象也同样发生在互联网神经心理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