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dium上读了一篇讨论可穿戴设备的文章,感觉很有启发。身为ZAIUS创始人、同时也是Behavior Designer的Matt Tharp在文章里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影响”和“重塑”人们行为习惯的电子消费产品。
有一条衡量新科技力量的标准很有趣,“if it can t be used for evil, it s not a superpower.”
从可穿戴设备在改变人类行为习惯上的力量来看这条标准,你会发现,可穿戴设备隐藏的爆发力其实大到惊人。市场、应用、健康监测、社交活动,或者是对用户自身的提高,这些事情都是“行为习惯”最关心的,也是力量最大的作用点。这方面,智能手表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谈到可穿戴设备上的Killer App时,Matt认为杀手级应用其实已经出现了,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但Matt并未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他以Apple Watch为例子提到的Killer App其实是“Tap”,一种基于Taptic Engine的全新的交互方式。为什么Tap这种手表特有的震动交互是另一种形式的Killer App?或者说,为什么这种交互方式会产生一堆Killer App?
Matt首先提到了移动时代带来的SMS。
继写信和电话以来,SMS是另一种人类史上占有绝对影响力的沟通交流方式。它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
最私密、最个人化
使用门槛很低,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或许识不识字算一个障碍?)
可以得到普及,大面积流行起来
一个很让人惊讶的事实是,SMS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或许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新科技,看看这个链接里的几份报告就知道了。如果你同意这个的观点,那接下来把可穿戴设备和SMS的三个特点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事情开始变得很有趣了。
可穿戴设备足够私密、足够个人化
Fitbit, Apple Watch, Jawbone, Microsoft Band以及其他的可穿戴产品都是【个人设备】的最好代表。戴在手腕上的手表,相比揣在裤兜里的手机,远远要来得更亲密,它们和用户的距离更短,关系更直接。可穿戴设备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你”在进行——你的状态、你的运动行为、你的数据、你的睡眠。
你会发现,没有人会轻易的把自己的Apple Watch或者Fitbit借给你,因为没有人会把另一个“自己”借给别人。
有机会大面积流行起来
Apple Watch自从发布之后已经卖了一百万台到三百万台左右,并且预计在2015年结束之前能够卖出1900万台,去年整个手表市场还有其他700万台的出货量。除此之外,比手表更便宜的手环类产品在市面上的数量也很可观。
当然,这些数据里不包括Google Glass。可以看出,我们还处于市场非常早期的阶段,但这块市场的规模很可观,并且苹果有机会成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玩家。
可穿戴设备使用门槛够低,用户很少会有使用障碍
如果你想培养一种习惯,你需要一条连续的很长的时间链,去不间断的塑造这种新的行为。腕部设备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比如,Fitbit的体积非常小,并且续航时间很长,几乎不太需要摘下来充电,它可以长时间寄居在用户的手腕上,洗澡或者睡觉时都不必摘下来,设备会记录包括你的睡眠等多种行为的数据,这对于培养习惯来说很有利。震动式的闹铃唤醒对睡眠的习惯培养是另一个例子。
和手环类似的Tap,还有苹果Apple Watch的Taptic Engine和心跳。在Apple Watch里,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戳”配合微妙的音频信号了解不同的消息提醒、不同的事件。Fitbit、Jawbone,甚至Razer的Nabu X都有这种Tap震动的交互方式,来作为设备的核心功能。只不过苹果的“发送心跳”应该是目前这个阶段里效果做到最好、同时又最有创新力的。
这种新的交互方式虽然现在还没怎么大放光彩,但在以后会产生一堆杀手级应用。原因在于,这种交互方式很有机会成为SMS之后兴起的另一种沟通交流方式。使用这种方式,目前唯一的门槛是,你需要一个苹果手表,一台苹果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