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陈根(微信公众号:陈述根本)
这几天,智能穿戴领域又出了件大事,就是一直在业界被瞧不上眼的小米手环,突然之间就登上了智能穿戴全球出货量第二的宝座。
先来看组数据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为1140万,相较于去年同期380万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其中,Fitbit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供应商,第一季度出货量为390万,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70万,同比增长129%;占市场总份额的34.2%,低于去年同期44.7%的市场占有率。由此可见,可穿戴设备在去年初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竞争品牌和企业相对较少。
该报告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对全球主要的可穿戴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排名(不包括苹果)。其中,小米位居第二位,其可穿戴设备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为280万,市场占有率为24.6%。
IDC统计2014-2015年度可穿戴设备销量的报告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被大家看好的小米手环,按出货量来说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二。而且从IDC的报告分析来看,低端市场或者说低价产品,是目前可穿戴设备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40%的售价低于100美元,而在这个中间以小米最低,其智能手环(MiBand)的价格仅为15美元。
小米手环高出货量带来的启示
从IDC的报告来看,它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统计领域,目前还只限于人体可穿戴设备关于手的那部分,可以说是比较局限的一份报告。但对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类的可穿戴设备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发现:目前高价的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并不高。这带给了我们两点很重要的启示:
1、价格与价值错位。小米手环为什么出货量会那么高,与它叫小米,以及拥有米粉有一定关系,但这个关系还不至于让它排上Q1榜单。其中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带来的“物有所值”认知。
而相比于当前的一些高价位可穿戴设备,除了苹果之外,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于这类“高价”产品的价值还是存在疑义的,也就是说当前的一些“高价”可穿戴设备,包括三星的智能手表,在企业眼中认为产品的价值,包括品牌、技术、性能等,就值这样的一种价格,但在消费者心中却并不是那么回事。而这种价格与价值之间出现的错位,必然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动力。
对于目前这类千元以上的智能穿戴设备而言,我一直认为价格从来就不是事,而我们如何更清晰地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且是与消费者切身相关的价值,这或许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能否接受价格的重要因素。
2、用户关注实用。从IDC的报告来看,在人体可穿戴方面,可穿戴设备当前的市场表现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单一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已经开始被用户所接受。但这个中间为什么会是这些低价的产品受到用户认可呢?
其实跨出智能穿戴产业领域,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人对于“智能穿戴”、“可穿戴设备”的认知是模糊的,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比如,手机大家就比较清晰地知道它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通讯与信息交流载体,干什么用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提起智能穿戴,毫不夸张地说,很多生产这类产品的业内人士自己都表述不清楚,这在营销层面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而类似于Fitbit、小米手环这类产品,它获得用户认同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功能简单,对消费者的概论传递也非常直接,就如简单的“运动手环”。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容易明白产品是干嘛用的,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那也就是说你要想掌握运动,了解运动,那就戴上我这样一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