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如今无论是食品企业所生产的包装食品,还是大型超市内安装的追溯查询机,食品可追溯系统正悄无声息地围绕在人们身边。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食品追溯码,查询该产品从田间地头、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到销售到店的全产业链信息。
食品全程可追溯的意义在于,消费者所购食品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溯到具体出现问题的环节,并明确涉事企业或责任人。然而,这种看上去“事后作用”的系统,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保障有何意义呢?
消费者参与可追溯体系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无论是行政要求内容还是企业自律手段,越来越多的食品被加注上了“可追溯”的内涵。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王守伟院长指出:“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消费者如今已经越来越难直接对接生产者了。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复杂化,使得消费者对获取终端产品的安全信息也变得愈发困难。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于是成为了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以法规的形式将追溯系统纳入食品物流体系。许多欧美国家规定,不具有可追溯功能的食品被禁止进入市场。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孔洪亮同样认为开展食品安全可追溯工作非常必要。“对于政府来讲,其可以提升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健全食品风险预警制度和召回制度;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快速定位、精准召回问题产品以减少损失,可以提高品牌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等;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可以保证其对食品安全的基本需求,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同时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提升消费信心。”
然而,食品溯源虽然看上去美好,但是通过对消费者的采访,记者发现百姓对于食品溯源并不太“感冒”。消费者徐女士告诉记者,“一是认为麻烦,二是一般也想不起来要通过扫描溯源码的方式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消费者刘小姐也提出,自己购买食品最主要的是关注品牌,她认为这是可信度的保障。当然,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对于食品溯源的概念并不了解,不知何用。
诚信是追溯系统成功的关键
一条完整的溯源信息,除了有尽量详尽的环节记录外,信息的准确度更为重要,否则无法实现其“确责”和“召回”的意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以台湾地沟油事件举例,曾提出“台湾是最早实施溯源制度的地区之一,食品溯源系统相对比较完整,但屡出问题的背后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监管不严。”可追溯系统的建立是公推的食品安全之路,但前提必须是所有的记录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