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自动给其加温;如果水分含量低,大棚内的滴灌系统会自动开启;不需要阳光时,就把遮阴系统打开……如今,在阳谷盛世乡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一套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瞬间让蔬菜大棚变得“高大上”起来。安装在蔬菜旁边的一个个监测仪,使大气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即便在千里之外,技术员只要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就能对蔬菜基地了如指掌,进而管理整个大棚。
如今“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新装备。聊城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在注重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出台多项措施鼓励企业“触电”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同时,着力改造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更好地将大数据应用于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推动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建设发展,让聊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营销“乘云而上”。
“云农业”离不开精准化经营。我市提出主动对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电商品牌。加强农业云服务技术攻关,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探索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开发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建立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开展农业生产过程、环境与资源、市场和消费监测预测,为推进农业精准化管理提供支持。加强农业物联网在粮食种植、设施大棚、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应用,实现生产管理定量化、精确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强化农产品精细包装,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
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23亿斤,首次达到“吨粮市”标准;瓜菜菌总产达到1602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0家,总产值达到1050亿元;“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00个,基地面积443.5万亩……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精湛化技术是重要敲门砖。我市将积极推动光伏发电、良种繁育、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现代元素与农业集成叠加,打造复合型农业。健全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绿色控害植保技术、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突破种质优化、标准种植、适宜采收、风味保鲜、规模养殖、产地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开展主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