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破解智能硬件技术标准不足难题

  虽然物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智能硬件的技术标准不足却仍然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智慧家庭应用是否能够互通互联、生物特征识别可否在不同产品中真正做到标准统一?7月14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坛在京召开,与会者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与政策、标准化工作重点、关键技术标准等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并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5份系列白皮书。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呈现全球大科学时代初步形成、技术与经济趋向融合、产业跨界融合正在形成这3大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既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更要有主动性和开放性,不仅要面对技术的挑战,也要面对标准实施可持续性的挑战。同时,我国标准的国际化程度还需要加强,要把标准向国际开放,吸引国际企业参与,并不断推动产业联盟参与完成标准制定,激活产业力量。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创新和规范市场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用标准来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作了《智慧云制造(云制造2.0)——“互联网+制造业”的一种智造模式和手段》的报告,他指出:“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创新和规范市场的重要作用。”

  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作了《信息化3.0与互联网+》的报告。他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经济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先机,以及确立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论坛上,主办方还举行了《掌握标准》上线仪式,发布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智能终端与智慧家庭标准化》《无人机遥感》《对象标识符(OID)(V3.0)》和《中国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系列白皮书。

  据介绍,《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白皮书(2015)》介绍了国内外智能制造的发展形势和标准化研究现状,重点对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进行分析,依照不同的重点标准化领域,梳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已发布、制定中、待制定标准,重点识别出一批急需制定的基础、关键技术、测评类标准。《智能终端与智慧家庭标准化白皮书》介绍了智能终端与智慧家庭的概念、特点及现状,分析智能终端与智慧家庭的应用场景,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

  另外,《无人机遥感白皮书(2015年)》介绍了无人机及无人机遥感的定义、分类等基本概念、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从无人机系统整体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产业链出发,梳理了国内外无人机现有标准体系和已颁布标准情况,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和产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军用无人机遥感标准体系、建立民用无人机标准技术体系、紧急制定一批基础、通用、检测认证类标准思路和建议。

 

  《对象标识符(OID)白皮书(V3.0)》相比于中国OID白皮书(V2.0),重点介绍了OID标识解析系统的最新研发进展,阐述了平台的应用功能,并结合二维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给出具体商业应用案例,用以指导各行业、各领域的标识体系建设。《中国数据中心能效研究报告》是在中国电子标准院和相关单位2013~2014年对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253个数据中心和机房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已开展的《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电能能效要求和测试方法》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中央国家机关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的经验和国外相关材料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