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工业发展面临的条件和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工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保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1.当前工业稳中趋缓、缓中有好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工业来看,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遵循了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呈现稳中趋缓、缓中有好、好中有忧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两缓、四稳、三进、三不足”四句话九个字概括。
两缓,即生产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放缓。工业增速从二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逐步放缓至2014年的8.3%,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既符合国际上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需要。工业增速下滑较快与企业盈利放缓同时并存需引起高度关注,实体经济盈利低等问题亟须加以解决。
四稳,即经济稳、走势稳、区域和行业稳、工业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稳。一季度,GDP增长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价格指数等指标也保持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为工业提供强有力保障。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改革释放的红利以及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一些重要指标趋稳回升。
三进,即内部结构优化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技术水平持续推进。1-4月,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1.7和0.8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增势强劲,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的新生力量。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三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有限,除汽车、信息消费外,新的增长点不多,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是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体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定向降准、降息、降税等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政策传导不畅和打折扣现象;企业“脱实趋虚”现象突出,许多企业感到做实体经济不如做虚拟经济,这表明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此外,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近五年,我国科技转化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
2.危机并存,工业发展形势复杂
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来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这是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由国际金融危机前快速发展期向低速增长期转变,并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近期风险因素有所增加。美国经济有所复苏,但欧洲、日本增速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长总体放缓。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增长3.3%,明显低于近20年来平均增长5.2%的水平。此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将下跌30%左右,增加全球通缩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战略由过分倚重服务业向“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转变。2011年6月,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攻领域;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确立了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两大主题。在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制造业资源的抢夺也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亚洲其他7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比中国低40%,孟加拉国仅是中国的1/5。如果我们不加快转型,将面临两端受挤、不进则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