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机智地避开智能硬件的那些坑

  很火的智能硬件与很难的创业自从李克强总理亲自去中关村创业大街为创业者们加油打气之后,如今只要说你是做智能硬件创业的,小伙伴们大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不过这也难怪,在国家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环境下,手握重金的投资机构正在争相寻找下一个“风口上的猪”,有着无限可能的硬创团队一下子成为了花团锦簇的香饽饽。于是在许多人眼里,不用多久你就可以融资配股,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哇,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不过俗话说得好:“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最近京东在JD+智能奶茶馆举办了一场智能硬件产业链研讨会,来自几家硬创团队小伙伴的经验分享就让我深有感触。智能硬件的创业过程,其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一手掌握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环节。而在智能硬件的创业之路上,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让创客们折戟沉沙的大坑。

  供应链:硬创团队永远的痛对于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来说,供应链可以说是一个避不开的痛点,因为所有的硬创团队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供应链方面的问题或是瓶颈。据统计,有60%以上的硬创团队会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而导致跳票,甚至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很多时候,创业团队原本预期三个月就可以交货开售,但实际结果却有可能拖延了一年以上。这是因为表面看上去功能非常简单的一款智能硬件产品,其诞生过程却并不简单。

  一款智能硬件产品从设想到诞生,需要经历产品设计、生产规划、产品开发、联络资源、样品开模、部署时间、量产规划、备货备料、合作沟通、产品测试、安全认证、资金众筹、营销推广、渠道销售……等极其冗长的过程,而中间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产品跳票甚至是半途而废。

  举个例子,某硬创团队设计了一款智能手环,即使上游芯片厂商已经为其提供了可参考的公版,但是在细节搭配方面,譬如说搭配蓝牙还是Wi-Fi,是要ABG还是要蓝牙4.0、3.0规格,这些都是非常细致的问题。往往一个考虑不甚周详的细节搭配,就会影响应用功能或者控制不住产品功耗,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比方说,某智能硬件产品一共设计了100个零件,现在99个零件都已经备好,但就差1个零件,你也根本无法出货。因为供应链上的某一个小问题,而导致产品拖延很长时间甚至跳票的,在圈内可以说比比皆是。

  硬创团队最常见的那些坑那么对于硬创团队来说,供应链上都有哪些最常见的坑呢?我们不妨来细数一下。

  1、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设计和制造智能硬件的过程中,因为供应链的变化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常常都会逼迫硬创团队不得不对最初的设计或者结构做出改变。而这中间的任何一项改动,往往都会对产品最终推出的时间带来很大影响。

  2、设计:没有完美的产品

  以设计为基因的创业团队,往往都对产品有着相当高的追求。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发现不管怎样努力,产品也无法达到原来设想的地步,因为在现有的条件和成本下,根本做不出来完全符合当初预期的产品。即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在挑战高难度的新产品时,也经常会遇到难以预测的问题。而要将项目继续下去的话,就必须下更多功夫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就导致圈内有个怪现象:团队越是豪华,设计越是高大上,最终产品越是难产。

  3、人才:团队的宝贵资产

  这一点曾经被许多人忽略,因为在智能硬件行业的相关人士,不论是设计师出身还是工程师出身,大多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天然地设想智能硬件应该如何如何做,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的麻烦,该收的收不住,该控制的控制不了。因为在业内拥有丰富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设计与工厂之间游刃有余的人才非常缺乏。

  4、工厂:盯不好就是大坑

  在中国这样的的制造大国,许多工厂的订单都不是按K,而是按百K、千K来计数的,因此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能够找到一家愿意为你做产品的工厂都很不容易,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在产品的精细打磨、Demo样机的制作、产品的真正量产、产品质量的控制、与工厂的沟通协调等方面,都隐藏着无数的大坑,可能导致你花的钱要比当初预算的多出N倍。因为对于工厂来说,只有拿钱砸才会给你干,不然就不搭理你。就算是给你干,有没有专业人士全程负责“盯工厂”,能不能与工人顺畅地交流沟通,最后做出来的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