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器件,生物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广泛应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根据功能可以大致分为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环境传感器三类。运动传感器在智能手机等传统终端中已广泛应用,主要实现运动探测、导航、娱乐、人机交互等功能,目前可穿戴设备对于运动传感器的需求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生物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健康和医疗监控、环境监测等,在可穿戴设备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是人类感官的延伸,随着传感器小微型化与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将加速对多样感知能力的整合。
2.4智能穿戴设备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成为智能眼镜等厂商竞争的热点,语音控制、手势控制、微投影、骨传导、增强现实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开始在智能穿戴设备中得到应用。语音控制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并逐渐由智能眼镜等产品应用开始向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等产品应用延伸。手势控制技术有所突破,传统手势识别技术公司开始与智能穿戴设备企业展开合作,有望推动手势识别功能在移动智能穿戴领域推广使用。此外,微投影、骨传导、增强现实等技术区别于传统智能终端的交互技术,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移动智能穿戴人机交互技术在不断升级进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新奇有趣的操控体验,越来越直观简便和自然的人机交互技术仍将是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突破方向。
2.5智能穿戴设备续航能力
续航能力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瓶颈,需多种方案综合解决。由于智能穿戴设备物理空间的限制,无法配备高容量的电池,它的续航能力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瓶颈。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该问题:一是从芯片、操作系统、屏幕以及终端互联等各方面着手减少功耗,寻找性能与功耗的平衡;二是增加电池容量,例如弯曲电池技术可在缩小电池体积的同时增加电池容量;三是通过无线充电、极速充电、动能、太阳能和生物充电等技术缓解该问题,但这些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研究实验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3.智能穿戴设备产业生态发展状况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芯片、操作系统、元器件、设备产品、应用、云平台等众多环节,目前由于移动智能穿戴产品和操作系统的碎片化,产业生态较松散,还未形成大的产业阵营,产业界已开始积极尝试,基于自身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链整合思路。
3.1 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整合移动智能穿戴软硬件产业链资源
谷歌通过开放的AndroidWear操作系统平台,允许第三方厂商加入生产各式各样的穿戴设备,试图用Android手机类似的合作方式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打造统一移动智能穿戴生态阵营,谷歌正在与电子产品制造商LG、摩托罗拉、华硕、宏达电和三星寻求合作,另外芯片厂商Broadcom、Imagination、英特尔、联发科等也将加入阵营,此外,AndroidWear的出现,将让应用开发回归统一。
3.2 通过云平台打造移动智能穿戴云端结合生态链
智能穿戴设备不仅是硬件设备,更需通过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通过开放的云端技术、平台和资源,与更多穿戴终端厂商和开发者合作,“云”与“端”结合,希望能够打造一条云端结合完整的生态链。百度为TCL、OPPO、PICOOC、MUMU等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提供云平台,同时与好大夫、青鸟健身、急救中心等健康服务提供机构取得合作,在云端进行聚合与分析,为用户输出较为专业的健康报告和服务。腾讯微信公众平台开始支持可穿戴设备接入,用微信同步、管理不同品牌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打通。
4.智能穿戴设备应用及商业模式发展状况
智能穿戴设备可感知监测体征、环境、运动多种数据,并可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智能穿戴设备结合云端平台,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
4.1智能穿戴设备应用领域
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运动、娱乐业优先应用。在医疗方面,移动智能穿戴医疗设备通过体征数据(例如心率、体温、血压等)监测,基于更丰富和全面的检测数据和后台的云技术分析,可以提升诊疗水平,持续跟踪患者情况,以美国CardioNet公司为代表,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开启了移动智能穿戴医疗新模式。在运动方面,智能穿戴设备小巧便携的特点将使其成为运动健身的理想辅助产品,以Fitbit、Jawbone Up为代表的运动健康类产品可测量时间、卡路里和步数,普遍受到用户欢迎。在娱乐方面,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可实现类似智能手机的功能,在社交、游戏、照相、阅读、上网等方面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