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已死,智能永生——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这里面我描述的场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用户连接服务的入口上面,是不是能够更智能?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智能手机还不够智能,还有不少演进的空间,假设我的智能手机知道我要跟女朋友约会,知道我的位置,知道电影院看电影这个计划安排,当女朋友手机连上电影院的wifi,我地图定位坐标是在开往电影院的路上,能否让设备的核销信息,直接推送到我的女朋友那,有没有可能打破App的边界,让服务来找人?当然,前置条件是足够全面的用户数据信息打通,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对用户行为的理解和意图的预判。

  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个观点,App会消失。为什么?用户连接服务、接受服务的时候,现在的状态是不智能的行为。这并不遥远,微信这种超级App的形成就有可能加速这个用户习惯的进程,今天朋友推一个来自大众点评的饭店信息给了你,一个H5页面就可以清楚获取信息,你可以不再打开大众点评App了,你的服务连接已经逐渐可以不用App之间跳转完成了,但最终还是要OS来完成。今天你在Uber上打车用百度地图导航,我们系统可以获得你出行的数据,你用百度外卖定餐我们可以获得你的饮食习惯,你在手机百度上看小说找视频,我们可以了解你对娱乐内容的口味等等,而且很多用户已经不止是一个手机连网,你的手表,穿戴设备,家里的各种智能硬件都在无时无刻地更碎片地获取你的个人数据,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单体数据都互通互联,促成这件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据爆增的时代。那么下一个阶段,手机不再作为唯一入口的时候,信息和服务怎么推送?比如对着窗户问天气,而不是打开一个App,想想看,智能是永生的。

  

ce700e2c3576589e83b9df699695090f_640_306.jpg

 

  下面说第三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思考。互联网的发明从一开始颠覆了信息的传递方式,百度当年正是找到信息不对称的缺口,进行桥接,让人平等地获得信息。大家知道现在“互联网+”炒得很火,物与物的传递也可能被互联网+颠覆,今天“互联网+”带来什么实际价值?左边这个图是一个O2O很火的领域,生鲜类电商,我想说如果“互联网+”进一步颠覆生鲜电商的运转效率,可能会颠覆很多传统用户的生活习惯。如果说生鲜类电商做到每天你下班回家送到你家门口当天要做的菜配好,那你家里冰箱的冷冻冷藏存储是不是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时候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某些已经存在那么久的设备或电器还是否需要?

  但是今天还有很多公司在造智能冰箱、智能厨房、智能什么什么,如果只是连上App加硬件,或者冰箱上加一块大屏幕,相比之下,哪个是趋势和前景?

  针对“互联网+”的案例,我再说一个百度相关的,百度外卖。今天你用百度外卖试试订餐,体会一下送餐速度。这里面百度外卖骑士的智能调度现在就用到了我们的智能算法,我们通过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去连接物流节点上的递送方式。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于,当“互联网+”把传统物流颠覆的同时,这个节点当中的快递人员,还是不是必须用人力去完成?因为我给你的是一条指令,通过订单需求预测,商家出餐时间预测,系统完成智能派单、路径优化,然后下发到快递员手机端,什么时间点到哪,在哪个餐饮点等候多久,想一下这时候人做的事情跟机器一样,接受指令然后完成既定任务。

  一个巨大的行业,物流这个行业当中,是不是下一个阶段,在递送这个阶段可以完全被机器人取代?比如你订一个披萨,从下单,在网上选择什么料什么口味,现在其实机器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即便是客制化的批量任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做的是,外卖递送这个事情也让机器去完成。

  这些并不遥远。为什么这样说?其实上溯几世纪,工业革命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将把人从脑力劳动和智力负担中解放出来。我刚才有映射地说快递和机器人的讨论,我们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半做了一些比较有理想性的项目。

  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发明家。他曾经提过这样一个理论,骑车这个行为,要调动你的大脑认知、感知这个场景、路况应变,用小脑平衡四肢。调用你的肌肉、身体的各个关节平衡去行进。那我们实验室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就想用我们的技术挑战一下,有没有可能用计算机、机器完成人骑车这个高能行为,创造一台能“自行”起来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