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把IOT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智能硬件,其二是自动化场景。左边,智能硬件,这家NEST大家都不陌生,Google花37亿美金买的智能硬件公司,相比北美每家都有的常见温控设备,Nest产品设计优雅有品质,交互有特点,通过旋动物理圆壳来控制中心蓝色的圆形界面,几次使用之后,它知道用户使用温度控制的习惯,会逐渐调整配置时间和温度控制的关系等等,在办公室可以用手机远程预先调好温度。然后这张图右边的白色盒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了这个智能蛋盒放在冰箱里面,在超市里买菜时可以知道家里还有多少鸡蛋。问题是,这些设备通常是手机App加一个智能硬件而已,大都是独立的智能单元体。
但用户要的是什么?是智能自动化场景。举例,早上起床闹铃把我叫醒,我当天的日历上有我一早开会的时间地点,根据现在路况和距离推算出我还有多久要出门,提醒我有多少时间洗漱吃早饭。我的咖啡机、面包机在我闹钟响的时候就运作起来了。当我洗漱、早餐完毕之后,会议室目的地坐标就会在无人车导航里,下楼坐上车以后,直接把我运到相应的位置。用户是需要这样的智能自动化场景,但真实情况下,这种场景中的变量很多,简单的联网硬件无法处理和预判用户的多维场景,更没有全场景自动化服务的可能了。
那我们来谈谈到底什么是智能化的场景,市面上一直有一类在做智能化家居的公司,大家看视频里这是kickstarter建立初期非常火的十大项目之一,看看视频是怎么操作的?从一个房间到另外一个房间,你离开的房间,灯就关上了,进到另一个房间,灯就开了。这个场景,看似很智能、很自动化的产品,叫做Ninja Sphere。 但我说它有些可笑,为什么?因为只有单身汉家里才有可能用得上这样的场景,用这个智能设备取代开关,但问题是这样的,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IFTTT条件计算逻辑。
我们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场景,比如说房间判断是不是空的,空着的,灯打开就可以。但如果卧室里面,老婆在睡觉,怎么办?有的人说这个简单,在床上放一个传感器或者装一个Sleep Cycle,或者再狠一点可以给老婆鼻子上夹一个酣睡传感器。但如果房间一个狗在睡觉,怎么办?可以在狗上面装传感器,也能解决问题。但这些都不是事,如果老婆在沙发上面看电视,喊老公进来,先开灯找一下遥控器,把频道调到湖南卫视,再把灯关上,这时候那些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就要疯了,还不如把老婆大脑连上电路。不过这样的实际场景才是最常见的用户场景。这里实际情况是简单的IFTTT的逻辑,在自动化家居的真实情景下是不完全适用的。
那究竟什么是智能的本质?今天上午我也提到,其实用户需要的就是自动化场景下的服务,我们会被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包围,设备有感知能力,全方位的感知,收集了你很多数据,经过数据积累之后可以分析出核心事件背后的数据逻辑,对用户潜在需求进行理解。
第一步是从各式传感器收集感知,第二步通过算法来理解和演进这些经验数据。一个好的智能,是具有学习能力的,是具有经验积累和学习能力的。第三个是决策,在获得这个判断之后,怎么去判别场景和用户状态进行推送?刚才那个卧室开灯的家居场景,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下,换一个思路来做,不要去妄图用智能设备取代开关,想想你的卧室里面,通常有很多个可以点亮的东西,有床边的床灯,有电视机,有壁灯。我判断两个逻辑,判断里面有没有活物,有猫有狗哪怕有外星人都没有问题,如果没有,用户进去,灯就打开,如果有的话,逻辑就把这个决策权推回给用户,通过你的手表,提示要不要开,开多亮开多久,完成这个控制权限的人机协同。上面两层,感知和理解层是不是可以做到很好的判断逻辑推送给用户。
刚刚说感知,今天看在座的每位手机上面的传感器,比如说麦克风、摄像头已经变成标配。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今天最简单的复制方法是拍照,因为人人都有至少一个摄像头随身带。这一张图很有意思,二十年前开摇滚演唱会时候粉丝都是很嗨地在空中摇晃手臂,后来举起来手上都是手机。这是五年前,今天举起来的是一个自拍杆,手机在上面,还有前两天很火的lily自拍无人机,摄像头已经飘到天上去记录你的每一瞬间的感动。其实你们会发现,摄像头也好、麦克风也好都已经无处不在,感知层大数据爆发的时代已来临,万物互联之后,有效数据变成了经验积累,让智能进程加速。第二个环节在于学习和理解层,为什么我们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产业界说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环节。最后一个是决策,反馈,送达服务的能力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