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被科技领域标榜为这个时代最关键的技术。所有人都在谈机器人,因为在大众看来这两个是直接划等号的,那我首先说说我对机器人的看法,“星际穿越”这个电影很多朋友都看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角色设定我们是很欣赏的,拍这个片子前一定跟很多专家聊过。左边这个图,这个叫TARS机器人外形是多条块状,并不是长成一个人形模样。
到一个新的星球让它探路未知,它没有情感,不会有情绪,就没有畏惧感。机器擅长于做数据处理、精准的控制。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剧情中飞船要对接太空舱的时候,女宇航员问还有多少距离,TARS说这个事情交给我操作,这个距离算出来之后。推到将近接近的时候,一个引擎爆掉了,这时候需要人机协同,女主角把手动对接操作权交还给自己,完成了对接,这里面人机协同尤其体现出价值。
当我们在做无人车的时候,把无人车比作一匹在城市当中奔行的骏马。一个缰绳是用户的操控权限,一个是马的自我意识和控制力,可以类比我们在做的自动驾驶项目。
把人工智能的脉络理一下。最早60年代就有人提人工智能的概念。80年代各种各样的学派,说怎么样让计算机模拟人脑,但是人脑上亿个神经元网络的超大规模并行结构过于复杂,冯-诺依曼体系的串行结构体系使得计算机系统很难迅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感知、推理和决策等问题,曾一度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后,人工智能逐渐开始发展,一些理论变成了模型,演进了算法,早期人为标注监督式学习,通过模型算法的不断优化。
到2000年以后,云计算使得成本低廉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成为可能,GPU集群的并行任务处理让神经网络上亿节点连接运算任务广泛可用,同时海量的大数据集的训练不断提高机器学习的表现,真正加快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化的是深度学习,这也是为什么谷歌、Facebook、百度这些公司会对此大力投入。其实,搜索引擎下面有一个非常精致的结构,利用它可以搜索到各种信息、知识,而且服务是完全免费的,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同时搜索引擎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搜索行为数据,并实现它的商业价值,从数据到价值,这中间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尤其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
比如说我们的广告推荐,现在每天在百度上面有几十亿次搜索请求,比如说今天你搜关键词杨幂视频,出来结果你会点击图片、影像资料,点击周边的花边新闻、相关明星之类的。你的每一次点击都为我们的数据图谱带来一次有效数据节点的连接关系网,这个是用户行为给我们数据引擎和模型带来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之前你在百度全系列产品的搜索、浏览的记录通过我们的算法能够形成一个精准的用户画像来预测用户的行为和潜在商业机会,这时候,已经是千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了,广告推荐也好,数据挖掘也好,都在做这件事情。这是过去十年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刚才提到的是在PC时代互联网的产物,这时候特点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后台运作的,用户感知不到。如果今天不跟大家讲这些,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那么我们所处的这十年,从PC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在手机、手表端获取服务记录数据,用户开始逐渐感知到。为什么这样说?今天打开App手机百度,或者百度地图,已经可以用到我们最新的人工智能的服务产品,比如说语音,很多人可能用过语音在地图上导航一个目的地,订一张电影票,查一下当天的天气情况,等等,没用过的朋友下来可以用一下,看看准不准。这背后涉及到语音的识别、解析、自然语言的合成等多个环节都用到深度学习。还有图像识别,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喜欢的包,打开手机百度,拍照全网搜索相似款,用户逐渐开始感知到这些人工智能的产品,因为语音让搜索变得很方便直接,图像让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述的内容都可以发起搜索,连接服务变得更无所不入口。
再往前看,当万物互联之后,这些数据在背后你是不用觉察的,数据的处理和理解分析是计算机擅长的,你获取到的都是服务。这里面数据就变成每个公司最核心的商品,人工智能技术厚度变成重要的企业竞争壁垒。我们能预见的智能蓝图,十年内可及的智能技术需求都属于弱人工智能,是用来辅助帮助延展人类的能力,并不是电影里出现的很多人在畏惧的那些毁灭人类的,强人工智能,机器只有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情感之后才会出现智慧,这里智慧和智能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