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上的蒸汽动力、电气化等工业革命类似,物联网正迅速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将实体世界与由计算机和分析工具组成的虚拟世界相连,物联网为我们提高生产率、进行创新和建立新市场创造了良机。
发达工业国家都在努力捕捉全新数字时代带来的各种机遇。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意识到数字技术对未来制造业的深刻影响,制定和启动了“工业4.0”计划。对中国而言,占据数字时代的竞争先机尤为迫切。中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生产率增速下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外,中国许多产业仍局限于价值链下端,创新能力低下。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迅速采取行动,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提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将生产流程与互联网相整合,使制造业变得更加环保、智能和优质。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推动“互联网+”战略,整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埃森哲研究显示,物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于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做最低估计,到2030年,物联网能给中国带来5000亿美元的GDP累计增长,比目前常规预测的发展水平高出0.3%。但分析也显示,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甚至可能更大。通过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本国采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以及增加物联网投资,到2030年中国GDP累计增长额可达1.8万亿美元(见表1)。换言之,2030年GDP增长率有望提升1.3%。
但是要将数字技术转变为经济增长,中国需要营造物联网拉动增长的必要条件,并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各个行业中去。我们聚焦制造业、交通、资源与公用事业(2859.110, -11.36,-0.40%)三大行业,分析物联网如何能推动这些行业的增长。
中国准备好了吗
政府决策者和企业领导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将顺其自然地享有物联网带来的增长红利。要将对物联网的展望和想象转化为实际增长,领导者必须创造条件,实现物联网的普及深入,实现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发展。
一项通用目的技术在经济中的普及和扩散,过程不仅漫长,战线也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不仅需要技术自身的普及和扩散,而且要求增长、创新和财政支持延伸到多个领域与行业。决策者需要及时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引导物联网推动行业增长。
埃森哲创建了国家吸收能力(National Absorptive Capacity)指数,以此评估物联网在各国经济扩散的潜力。基于对以往技术革命时代的研究,以及与技术、经济和商界专家的访谈,我们确立了国家吸收能力指数的四个支柱,分别是:商业环境、腾飞因素、转化因素、创新动力源(10.13, 0.36, 3.68%)泉。
1.商业环境——用以衡量国家为支持物联网驱动经济增长而建立的技术和制度基础。
研究显示,中国在这方面表现较差。为了改善商业环境,中国应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此外,需要转型教育体制,从而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辍学率明显高于中等教育。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加大开放力度、放宽资本获取渠道,那么寻求在中国部署物联网应用的企业将有望从中获益。
2.腾飞因素——用来评估国家推广技术、鼓励新技术和新服务传播和应用的能力。
该指标取决于供需双方综合情况的考虑。就中国而言,供需因素之间的排名差距甚远。一方面,得益于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需求能力显著提升;而另一方面,中国表现平平的理工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技能水平、有待优化的科研机构以及有限的研发支出,共同阻碍了供应方因素的发展。
3.转化因素——考察经济体的社团与组织对技术变革的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