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物联网基础架构
用户数看不到增长空间、用户ARPU值持续下滑,以连接数为商业基础的电信行业自然把目光投向了物联网。越来越多的分析机构、企业判断,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超过500亿,而5G商用之后,全球连接数将达到千亿级别,是目前的20倍。2015年7月,全球移动用户数方始突破50亿,不过联网设备仅局限于手机、电脑等消费者产品。
早在3G时代,全球运营商就开始布局物联网,2009年,中国3G商用之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一度被视为中国物联网的鼓吹手。但是,进展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3G、4G的技术架构主要涉及网络覆盖、大流量等应用场景,并未针对物联网涉及架构。
但5G突破了这一技术架构,IMT-2020针对5G归纳出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等四个5G主要技术场景。
前两大场景面向传统通信业务,而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则主要面向物联网业务,是5G新拓展的场景,重点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地支持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应用的问题。
其中,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不仅要求网络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km2连接数密度指标要求,而且还要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主要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这类应用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标要求,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
从此类技术定位推断,通信企业希望5G未来成为连接所有行业和生态圈的底层基础设施。由爱立信推动的欧洲5G项目已经决定在交通、汽车、物联网、能源、电力、安保、零售等行业开展5G行业试点,并且,爱立信已经与相关行业巨头联手启动了车联网、船联网等项目,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CTO艾华信表示:“5G是移动通信发展演进的下一步,并将成为网络社会的基础驱动力量。”
5G被中国视为“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目标中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目前,华为已经与奔驰、一汽、奥迪等汽车企业联手启动车联网项目,除此之外,华为还与恩智浦、SAP等企业合作了工业4.0项目。
行业壁垒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虽然电信业很积极,但是跨行业的互动、对话,即便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够活跃。”此前,华为轮值CEO胡厚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深入的对话、讨论,只会是闭门造车,等你辛辛苦苦研究出来,可能会发现你根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尽快启动和深化跨行业合作,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急迫。但是,与任何跨界行动都会遭遇排斥一样,目前很少有行业支持5G。
一位资深工业物联网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工业、通信业对技术关注点完全不同。”他认为,通信业更侧重于强调速率、容量、时延,但工业系统并不关心这些指标,“工业执行系统要求时间维度的准确性,即使传输有1秒延迟,只要1秒后信令能够准时到达就可以。而这一点,通信系统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行业专网系统的通信协议、接口,也均采用与通信业不同的标准,双方很难互通。也正是因为此类标准壁垒,“把物联网大数据并入互联网”成为当前行业物联网的一大发展难题。
除了此类技术架构的区别之外,工业、医疗、能源等行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也与通信业完全不同。国际标准组织IEEE资深成员、4G奠基性技术“软频率复用”发明人杨学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全球的通信企业都采用统一的标准,用开放的商业模式推动全球通信行业发展,但工业、能源等行业却都是封闭的模式,每个行业都是一到两家垄断话语权,也没有公共组织去推动技术演进。”
目前,行业信息系统主要由GE、西门子等欧美企业垄断,此类市场每年为后者贡献近百亿美元收入。5G想要突破这些领域,也意味着目前华为、爱立信等企业必须与GE、西门子等企业进行旷日持久的技术标准、产业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