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物联网相较于互联网可以说是用不同方式延续同一个故事,什么故事?数据的故事。
物联网这个概念最早在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著作《未来之路中》被提及,并被称为“物互联”。而物联网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1999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同年Auto-ID提出了应用于RFID编码技术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在中国始于1999年中国提出“传感网”概念并由中科院负责研究。近年来,物联网在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中变的更加火热。
物联网于中国,崛起并挑战着。主要参与者为国家,大型企业,“江湖势力” (小微型企业,创业者),用户,以及工厂。国家,意在推动工业四点零的发展,主要关注与重型设备,特种设备的物联网,自动化。但是以何种方式应用,在何行业更适合率先运用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说法。相较于欧美各国,中国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反映于在世界银行刊登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中,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平均收入风别为,美国:47390美元;英国:38370美元;德国:4311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为5720美元。于是乎不得不提出如下问题,及对于制造业而言,发展物联网的技术对于欧美来说是以少量的人力成本开支来换取更大的生产效率,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人力成本低(未来还是升高的趋势,但是着眼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发展物联网技术是为了什么?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再放眼于中国的物联网市场。
大型企业往往有更好的技术,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开发周期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华为,小米等都是例子。产品主要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硬件上。而创客,小型企业之类的“江湖人士”,大多有新的想法,新的创意,产品种类包罗万象,从机械臂到各种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但总体科研能力较低,持续开发能力相对不稳定。在kickstarter与京东众筹平台中有非常多的例子,很多小型公司在偶尔一次胜利之后就不见踪影,不少创业公司在竞争中倒下,最终只剩下少数。之所以定义为江湖人士,并不是有任何偏见,而是基于其小,微,自成一派的特性(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员)。消费者,是大型企业,各个企业逐鹿的对象,消费行为与国家经济状况有关系,与产品价格、功能,潮流在一定时期内也有更明显关系。对工厂而言,创业的热潮为许多濒临倒闭的工厂找到了出路,也由于较低的生产成本为创客降低了生产环节中的繁复。 于是乎,轻松调配产业资源的大型企业,四处求援的“江湖人士”与消费者共同描绘了一幅表现中国物联网市场现状的画面。
物联网相较于互联网可以说是用不同方式延续同一个故事,什么故事?数据的故事。互联网方便信息的沟通,数据互联共享,“Searching & Matching”。中国当前互联网发展如何?百家争鸣,以BAT为首。近些年得到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行业不断丰富,网购、搜索,找工作,无所不有。很多国内IT企业的运营方式相较于外国来说是创新的,以淘宝为例,对比国外同样的双边市场,淘宝首创双边用户免费入场+免转账费的方式就是一种运营方式,商业模型上的创新。这类丰富多样、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企业,是互联网技术出现、革新后的产物,它们是把现实世界在虚拟形势下的补充。也为产业的多样性,网络产品的丰富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逐渐缩小了中国与国外IT行业间的差距
然而,过度竞争导致市场逐渐饱和,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都被人做完后,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单纯的网络平台似乎不能继续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各种app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智能硬件也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最近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个很大的概念,却有些许模糊。难道以前的互联网企业就不能说是互联网+吗?难道网购不是互联网+商场,难道网络招聘不是互联网+人才市场吗。所以互联网+这个概念应该一直都存在,只是现在正更激烈地向前迈进,正如前文所说互联网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提高生活便利的工具。但是也不得不说,“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全行业普及互联网提高生产力有一定的作用。从互联网初期的门户网站,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数据是必须要下传到生活中才能有真正生活上的用处。长远来看未来数据的下传会是更大规模的。现在经常出现在视野里的O2O也是个数据下传时代的推进,因为线下模式与线上模式的互相补足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是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联网也需要在数据下传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