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海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资源管控,解决学校现存的各种能源资源浪费问题,一众科技希望能够通过智能技术应用帮助学校降低电力等各种资源成本。 “电灯开关控制不仅可通过声音实现,还能通过光亮度、人体红外控制。只有真正检测到有人时才亮灯,而不光是有了声音才亮。”在蔡春海看来,物联网的应用要真正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有趣。
目前,物联网人才存在一定缺口,蔡春海认为应该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由于中小学并没有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一众科技自己策划并举办物联网大赛。目前,由一众科技主办的2015年第一届中小学物联网大赛,效果和反响较好,吸引了海淀区中小学54支参赛队伍、300余师生的热情参与。蔡春海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今物联网高速发展,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三十多倍,这么大的产值,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应是重中之重。目前,部分大学已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但中小学却没有相关的基础教育。因此,希望能够从中小学抓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物联网就在我们身边。”
物联网大赛是为了针对中小学生能够在学校没有开这项课程的前提下,补充物联网知识,能够让中小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动手去做,做出自己的东西,从而学到物联网的知识,为以后的物联网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智能校徽显身手
曾经有一副漫画是描写校园垃圾的。漫画大意是:在学校内,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整理自己的行李,将不要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其中校徽也被扔进垃圾桶内。这则漫画无疑反映了目前大学校园内大多数校徽的最终归宿。其实校徽是一所学校的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其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积淀。如今校徽并没有在学校里独占鳌头,最后被遗弃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
校徽的遭遇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受冷落,是因为太小不够引起关注,还是因为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那么能否改变校徽的命运呢?
一众科技看到了这样的机遇,在校徽上做起了文章,实现了智能校徽。智能校徽的实现来源于物联网的兴起,如果没有物联网,智能校徽也许只能是空谈。
蔡春海说:“它不是一枚普通的校徽,里面装载着很多内容。学生只要佩戴上它,可在上学、下学实现自动考勤,可以实现校园支付,可自由进出图书馆(并实现一站式借书功能)、餐厅等场所。” 基于校徽的物联网应用可在学校里面做到无缝定位,并且可以做到三维立体定位,并与校园一卡通集成。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校徽将会在学校里应用。
在传统校徽的基础上,智能校徽增加了多功能无线传感器,通过与校园网的连接,可实现校园无线信号无缝对接等功能,实现智能沟通,形成人与人、物与物的沟通交流,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并且方便了学校的管理。以智能校徽为切入点,用物联网将学生无缝接入校园网络,打造校园无处不在的智慧教育,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学校的校务治理,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最终提升校园智慧服务。
蔡春海最后强调:“信息技术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信息化步伐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迈进。”